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3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205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司法公正观念源流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司法官吏严格执法、大臣经义决狱、皇帝屈法伸情以实现司法公正。西方司法公正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两大观念,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公正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正当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平等,并且公正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密不可分。在司法公正的具体定位上,革命导师将"实质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2.
正确对待古代爱国主义思想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古代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视角出发,就正确对待古代爱国主义思想问题,做出了新的理论探索。本文认为孔子提出的"天下"观,解决了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外在形式;孟子创立的"民本"观,回答了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董仲舒概括的"《春秋》大一统"的统一观,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3.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几代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面对目前研究出现的困惑,有些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是用欧洲历史来框架中国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问题"。我们认为对古史分期问题作"假问题"的界定,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有着多层面的充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4.
利用古代字书及《经典释文》等注音材料,初步全面整理出古代读音最多的字之一"辟"的各种读音及其负载的词义,认为这些音义大都来自上古。本项研究对古书的阅读、整理,对字典、辞书的修订以及汉语史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5.
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方面考察《释名》被训词和主训词的关系,可以看出《释名》在解释单音词时是以语音为线索来探求事物得名之由,释词时不管词性,只以语音为线索,声训时,贯穿了“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则,即以声音为线索,以语义为核心来探求事物的得名。  相似文献   
96.
孔子以"仁"为儒学的基本范畴,纳"仁"入"礼",形成"仁"、"礼"结合的仁礼学说,进而以仁礼学说为指导提出"天下归仁"的"德治"纲领,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仪制度,实现多民族融合统一的、礼乐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封建君主制度.孔子的"德治"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形成体系,至董仲舒、司马迁臻于成熟,成为封建王朝奉行的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97.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关于艺术构思的"虚静"说;艺术创作中的物化境界;意象、意境与境界;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法与艺术风格论。  相似文献   
98.
在古希腊哲学中 ,从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 ,赫拉克利特到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戈拉 ,再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 ,都对始基问题作物质性阐释 ,并以此为切入点 ,在人类认识史上开启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文章试图在概述基础上 ,阐明其演变的内在逻辑 ,从而揭示其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0.
"诗无达诂"是古代文论中一个有关文学释义的纲领性命题.中国古代文论不仅高扬 解释者在文学释义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赋予解释者参与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力,而且还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释义活动中解释者与解释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西方现代释义学无法解决的文学释义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