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董芬芬 《阅江学刊》2009,(3):131-135
《周礼》太祝“六祝”中的策祝多为远罪疾的祈祷,因事出突然、情况特殊,必须举行特别的祈祷祭祀,祝文也应书于简策。《左传》所载荀偃《祷河》和蒯聩《战祷》皆是春秋策祝的代表之作。策祝针对性极强,一事一祝,没有形成常规祝词的陈词滥调,大多采用散文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2.
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视角探视《背带歌》的群体创造智慧、生命礼俗的传承、多彩的文化积淀、特殊的艺术手法和民歌的文学翻译等景观,从而肯定它的社会价值和它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03.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4.
《仪礼》与礼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历代《仪礼》研究,重申《仪礼》作为礼学研究核心经典的学术地位。学术研究应在礼乐文化的视角下关注《仪礼》的整体性特征,以《仪礼》的礼例研究方法作为礼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将对二者的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5.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玉以相"、"佩玉践形"等语词隐喻与行为意义进行了知识考古式发掘,发现体、礼与玉在儒家礼乐身体实践,乃至上古宗教仪式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外體(身体仪容)——礼与玉(媒介)——内德(神圣力量),从而揭示礼仪诞生的动力源泉,以及神圣礼仪和世俗道德间的根源联系,为"礼"之发生探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6.
唐代北岳实为共享的仪式空间,其祭祀涵括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两个层面。具体而论,国家祀典中自开元礼五岳常祀成为定制后,北岳常祀代有举行,同时,官方祭祀还与祈雨、祈晴仪式密切相关,其中暗含政治控制和邦国经纬之意。而北岳祭祀凸显的捍御边防之诉求,与北岳所处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密不可分,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四岳祭祀的特征之一。相较而言,民间北岳祠祭延展为多种样态,其崇祀神灵的主要动机亦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其规模有时并非一般,可以由此反观此类民间祭祀的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107.
荀子《诗》学与先秦"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末传道兼传经之儒,其《诗》学与《毛诗》非属同一系统。他一方面阐释经典喻意,推进《诗》的经典权威化进程;另一方面又以《诗》证礼,推进礼的制度化进程。其通经致用的基本精神,为汉代今文学派开启了先河。荀子当撰有"诗传",《荀子》中存有的两种"诗传"的迻录文字,披露了荀子"诗传"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08.
敬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孔子将敬思想贯彻到亲亲之礼与尊尊之礼中,主张子女对待亲人应孝敬,下级对待上级应尊敬。敬不仅是普通人立身处世的原则,也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敬与仁紧密相关,正是在敬的观照下,仁才得以发显流行。就孔子敬观念的发源而言,对礼之完美性的认肯,使孔子生发出对礼的敬意,并将对礼之敬转化为对仁之敬,最终实现了敬礼与敬仁的合一。孔子的敬观念能够渗透进现代管理中的家庭管理、职业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环境管理、自我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从“仁”字的起源、本义,从孔子所生活年代即春秋时期“人”字的具体历史含义,从“爱人”当时的情境所指和阶级属性,结合《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具体解释,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是爱有差等,是受“礼”制约之下的“爱人”:不是爱所有人,而是爱“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即爱贵族,爱“大臣、群臣”,爱“地方长官”。孔子的仁学思想是等级人学的思想,其实质乃是为了“复礼”而“克己”。  相似文献   
110.
摩与傩     
摩教作为布依族的传统宗教,与以驱邪纳祥为主要内容的傩仪既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又有明显差别。在部分地区摩教仪式活动中,也有傩仪表演。这些傩仪有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两种。原生形态傩仪除出现时间较早这个因素外,其基本内涵与摩教教义完全吻合。次生形态是引入的文化因素。无论属于原生形态还是次生形态,这些傩文化因素都被纳入了摩教信仰系统,成了摩教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