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3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286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1775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知识型企业结构、特征及报酬递增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型企业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传统企业相比,知识型企业的结构及特征有它特定的一面.文章在分析知识型企业内外部结构的基础上,对知识型企业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由其特征所决定的知识型企业生产函数及报酬递增效应.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根源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把生产要素当作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无论何种方式参与分配的依据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而非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但在市场经济中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断章取义"的意义生成机制的合法性予以简要维护。一、依据哲学阐释学理论",前理解"的存在是阐释者不可逃避的宿命所在,因"而此非诗人之情,而引诗者之情也"也即"断章取义"式理解应当是合法的。二、从语义学角度来讲",断章取义""之取"的主要诉求乃为当下的交流效果,只要能够达到此一目的,即"有断章取义而理可通者"那么我们就应当说它是合法的。三、从互文性角度来审视",断之于彼,而无损于此"此一命题已经表明对于《诗》的断章取义其意义生成也应当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24.
本文在全面诠释产学研一体化含义及其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协同发展理论,对如何通过推动贵州产学研一体化进而实现科教兴黔战略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5.
中国封建社会虽说是一种农业经济、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却是它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催化剂和动力。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和主干是个体小生产农业,它要求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自耕农便成为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以经济的手段与劳动者结合,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货币是中国经济结构涉及的两个特点,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强大的控制与干预。  相似文献   
26.
吴敬梓的思想内涵十分丰赡 ,传统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和魏晋六朝风尚对他的影响至大 ,而时代思潮中的颜李学说以及自然科学学风也同样影响了他。吴敬梓之所以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 ,是与他的家庭传统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而研究他的思想必须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着手 ,重视形象思维的特性。  相似文献   
27.
在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全经济效益系数的概念,建立了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完全经济效益系数的因素,讨论了提高完全经济效益的一些途径,建立了完全经济效益系数变动的基本方程,讨论了生产要素系数变动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8.
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较大,同时我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城市化继续迅速发展,分别表现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很大,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趋势;人口城市化保持快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弱化;土地利用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耕地两大基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城市化的上述发展特征,将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9.
弗雷德曼的管理策略分析框架,是考察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论工具,是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弗雷德曼管理策略思想产生的背景、该思想的主要内容。文章还指出,为了使管理策略思想适合劳动关系研究的需要,应将其于布若成的生产体制思想相结合。  相似文献   
30.
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生产要素闲置状况 ,而且这种状况有加剧的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全新的价值理论 ,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解决该类问题 :提出激活闲置资源 ,加快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