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危机,我国在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家庭这一重要能耗部门的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状况,对于探寻家庭碳减排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占据家庭主要能源消耗的间接用能为代表,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基础,基于消费生活方式法测度了家庭间接碳排放量,并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法共同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家庭间接碳排放的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基于家庭所在地区、城乡类别以及收入水平差异这三个视角,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间接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互联网使用正向促进了家庭间接碳排放,对享受型消费碳排放和发展型消费碳排放的增加效应最为显著,而对生存型消费碳排放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其次,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网络购物这一中介变量对家庭间接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家庭的间接碳排放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作用强度从中部、西部到东...  相似文献   
332.
冯剑侠 《民族学刊》2017,8(4):39-44,108-111
本文通过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层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在互联网的使用率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天上网时长与汉族相比更为有限;除了利用网络炒股/投资和网络购物等经济行为的参与率较低,呈现出明显的“数字鸿沟”。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和区域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首要因素。此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对少数民族的互联网接入状况和使用偏好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加快中西部经济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互联网的普及工作是弥合“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