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汉代简帛中出现的一批量词,其用法很值得关注;有的量词能印证旧说、订正前说。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汉寿方言被动标记"等"的特点及成因.被动标记"等"源于使役动词"等",使役被动兼用,是汉语南北方言共有的现象,是汉语历史语法规律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英语和汉语都可以用词汇和句法两种手段表达使役概念 ,但侧重点不同。英语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使役意义 ,句法手段是辅助性的 ;汉语主要通过句法手段来表达使役意义 ,词汇手段是次要的。英汉使役结构的这一差异影响了中国学生的二语习得 ,语料库检索的结果显示 ,受母语影响学习者过多使用“make… (adjective verb)”类句法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84.
汉语、藏缅语“致使”义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层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究其原因主要是语音演变对语法结构的影响所致。这不仅说明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之间有着极强的相互制约性 ,也表明汉语、藏缅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发生过转型 ,具有典型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85.
古汉语常用兼类词“为”,用法复杂,既可作动词,又可作介词,还可作语气词、副词。在具体运用中,其意义变化细微,读音变化不宜区别,须细心分辨;就“为”字的词义解释和造句方式而言,有许多值得研究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86.
In many reliability applications, there may not be a unique plausible scale in which to measure time to failure or assess performance.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when several measures of usage are available on each unit. For example, the age, the total number of flight hours, and the number of landings are usage measures that are often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aircraft reliability. Similarly, in medical 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survival analysis there are often alternative scales (e.g., Oakes, 1995).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efinition of a "good" time scale, along with methods of determining a time scale.  相似文献   
87.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88.
“者”的本义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者”当表“附著”义,并对“者”的演嬗和用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假”“借”“丐”三字所反映的变调构词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历史考辨。其中:“假”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上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去声。“借”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长入(>去声)。“丐”字,原始词,义为向人乞求,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乞求得到满足,施予,给予,动词,长入(>去声)。这三对词都属于使动构词,来自上古;后来口语中,“假”只保留了上声读法(今天去声的“假”跟滋生词的“假”词义不同,是不同的词);“借”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宋元之际已消失:“丐”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六朝中后期已读成了去声。 文中附带提及,“反训”一说是不可信的。一个词的词义可以反向引申,但这种反向引申在词义引申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而词反向引中出来的新词,跟原来的词应属不同的词,同一词不可能兼有正反二义。“假”“借”“丐”的原始词和滋生词词义之间是非使动和使动的词义分别,不属反向引申。  相似文献   
90.
韦氏家族的新成员《韦氏新世界美语词典》(第三版 )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中型词典。它充分继承和发扬了韦氏词典的两大传统特色 ,即再现丰富的词源信息和标识美国用词 ,同时它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还有一些新的特色 ,读者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该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