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84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羊”诸字文化意蕴初探——4/试论古人对羊的认识及有关思想观念@彭慧$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1~~~~~~  相似文献   
42.
百年(1900-1999)来学者们对"四方"(东、西、南、北)字源、词义、彼此组合构词的方式、语法功能都有所研究,只是当前要进一步拓展"四方"研究的视野,尤其是"四方"词义虚化的原因和途径、"四方"的句法功能、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外族语言中"四方"表达方式的研究更需要加强,这些研究的加强将推动语言类型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陈继儒是明末小品文大家,他著作丰富,诗、词、文俱佳。他的六言绝句在节奏韵律、对仗、押韵形式、意境等方面都有独创性。陈继儒综合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特点,创造了自己的六绝节奏形式。陈继儒的六言诗采用全对仗、全不对仗、前两句对仗三种形式;押韵形式有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而以首句不入韵为主;意境富有情韵;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由于这些特色,他的六绝可以称为"眉公体"。  相似文献   
44.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772名女中学生的人格特点,辅以346名男中学生作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女中学生的自尊、自立需要、发展个性的需要、归宿的需要、求助的需要比男生强烈,男生的成就需要、对学习环境的需要、发展体力的需要、物质享受的需要比女生强烈;(2)女中学生意志的独立性不如男生,差异极显著(P<0.01);(3)女中学生的情绪体验特点为热情、开朗、快乐而充满幻想,情绪主色调是热情、开朗;女生比男生情绪体验更丰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5.
从汉字“书同文”的历史发展着眼 ,从总结汉字“书同文”的历史经验入手 ,结合当前汉字应用的实际 ,展望 2 1世纪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实现“书同文”的前景 ,并探讨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7.
<说文>的异体字("重文")和现代异体字有着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就现代异体字情况看,它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分化字、错讹字、新旧字形等多种文字现象有关涉.异体字是有历史层次的,应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异体字.从研读古籍和文字使用方面看,应分清全同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从整理异体字角度看,<说文>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异体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开创了历史的先例,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8.
本文阐述了中国书法从起源于实用性为主发展到艺术性为主,又从古典形态转变到现代形态的过程.作者指出从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书法"尚用"主张到魏晋、唐宋时期的"尚意书风";从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不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揭示书法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双重性--即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9.
论《琵琶记》的悲剧命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记》在悲剧命运观的揭示上无疑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它通过展示作为个体的人在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冲突中,深刻地表达出那种“不可动摇的合理性与合情性”是如何既矛盾又统一的,以及这种统一又是如何使封建文人形成双重悲剧性格的;体现了剧作家对封建社会读书做官的传统价值观最直接的审视与怀疑。  相似文献   
50.
《西游记》人物的语言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大量俗语的运用形成了生动幽默、活泼风趣、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童趣,富于童话的诗意和美感;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