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挖掘博物馆的育人功能,重视其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重视博物馆对整个教育的参考,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必将增强博物馆的功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博物馆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疏离现状,从博物馆职能、城市空间、城市发展与文化磁场效应等几个方面,探讨博物馆与城市的辩证关系。提出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应该发挥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优势,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  相似文献   
63.
论湘语保存     
湘语是全国十大汉语方言之一,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言。20世纪30年代至今,湘语保存的总体特点可概括如下:1.文字记录是主流;2.湘语音档是点缀;3.视频记录是空白。在湘语老派发音人尚存,湘语形态还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尽快着手进行数字化"湘语保存"的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梳理已有湘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调查,遵循通用的技术规范,用多种技术手段把湘语的实际面貌记录下来,并利用数据库、网站、方言博物馆等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  相似文献   
64.
"博物馆与青少年观众",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为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选定的主题。博物馆要认真看待儿童观众对其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认识上早已答成共识。然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个别博物馆,在初期建设及中后期维护改造过程中,为儿童观众服务变成了依据空洞无物的口号,没有在实际中作出任何改变。本文试通过德国多个博物馆成熟案例,从空间角度探寻能使儿童享受博物馆体验的设计手法,进行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65.
秦汉唐锦绣宫博物馆是以中国古代性文物展示为主,以改变中国人"谈性色变"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的性观念为目的而建立的独具唐文化风格的专题性博物馆。通过研究国内外性博物馆展示形式对比,从空间区位的划分、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光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秦汉唐锦绣宫博物馆展示形式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力争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66.
欧力豪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3):57-59,76
博物馆陈列具有鲜明的个性,它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如何展示富有个性特征的陈列,改变博物馆陈列相似雷同的状况,对有关陈列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提炼,对陈列内容进行高度的精练与概括,对用以表现主题的文物进行有规律展示,使那些沉默的文物作出最有力的发言,精心选择城市史陈列故事线,筑构一个受观众欢迎的、有个性特征的、引人入胜的陈列。这些都是当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67.
北京大兴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即北京麋鹿苑,又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在自然景观建设、科普设施建造、人文理念传播、科研工作实施等各个方面展示着美学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运用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探讨麋鹿苑博物馆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美学价值:通过适宜麋鹿生存的环境建设,营建郊野公园的生态氛围;通过历史建筑风格及深入挖掘麋鹿文化内涵等,营造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多种科普互动教育形式,传达美学信息,使观众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展示主体深入研究,构筑科学美和技术美。从麋鹿苑博物馆展陈、展示形式及内容等方面,探讨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8.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family museum visitors crafted 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ne another and the touch objects of an exhibition.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seven families’ interaction, we show how families used touch to bring their interests and resources into dialogue with museum expectations and resources. Using a multimodal approach to analyze observational data, we generate a fine-grained account of differently configured family touch practices and ways of experiencing and knowing objects through their material, sensory tactile and affective qualities. We conclude by highlighting how our findings can inform the design of touch exhibits to support family learning, with attention to engagement, narrative creation, and embodied learning, and point to the paper’s 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analysis of visitor situated real-time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 museums.  相似文献   
69.
晁福林 《河北学刊》2005,25(4):109-115
"民性"问题是先秦儒家一个重要理论观念.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这个观念不仅见诸<论语>一书,而且在上博简<诗论>中亦有重要表述.从<诗论>简文中可以看出,孔子通过<诗·鹿鸣>体悟到"币帛"在礼仪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由此而看出"民性"所固有的对于和谐的追求.相关简文由<诗>而论及"民性"观念,是认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0.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栖息地,是保存人类文明和城市记忆的场所。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服务,除了体现在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也包括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为公众服务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更要考虑内部公共活动区域的各种人性化设置,使博物馆为公众服务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