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1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63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31篇
丛书文集   687篇
理论方法论   787篇
综合类   3592篇
社会学   1035篇
统计学   14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分别以铜和钴为活性组分,采用不同的负载方法,添加不同的助剂,制备了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的系列催化剂,考察了其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并进行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法。添加助剂Mg制备得到的催化剂Cu—Mg—ZSM-5活性最好,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奋斗精神是在自我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了时代洪流,经受了实践检验。青年毛泽东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胆识、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独特的人格魅力给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以深刻启示。从时代背景、思想文化渊源、社会实践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奋斗精神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文艺美学学科已呈现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范式,而其中大多数都是文艺美学现代性转换的产物。随着后现代语境的来临,曾繁仁先生主编的《文艺美学教程》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学科探索。以《文艺美学教程》一书为依据,兼及编者的其他论著,从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本教材所体现的文艺美学思想,并凸显其理论谱系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94.
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科技同声传译过程中采用“顺句驱动”的原则能够迅速地把信息与意图传递给目的语听众,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对译、断句、概括总结和储存等翻译策略是科技同传“顺句驱动”的主要具体表现形式,“顺句驱动”原则的灵活运用能够达到更好的同传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昆明市滇池西南岸的中谊村天皇会的变迁,分析国家力量对中谊村群体资源获取和权利分配的影响,以及乡村社会如何适应和反作用于国家话语控制。庙会不仅建构了民众心目中的民俗空间,也给予了社会与国家互构更为具体的情景,对这些民间仪式性、生活型组织进行关怀,能够为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造成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又与农民工家庭自身有关,因此其相应的对策应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  相似文献   
997.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如何让老龄人口安居晚年是目前我国各主要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老龄设施的供需状况是老龄人口安居晚年的物质基础,针对老龄设施的供给与老龄人口养老需求之间的差异,阐述老龄设施的供给存在的问题,从软硬件两个层面提出解决当前老龄设施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

Using the National Survey of Multicultural Families 2015, we examine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the effects of discrimin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n young people’s depression, and we account for the importance of geographic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eer discrimination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depression among multi-ethnic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Further, discrimination from neighbours affects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among those in rural areas, and discrimination by strangers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mong urban-resid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ased on such findings,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999.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12,28(4):56-60
依据所收藏清末民国石印本《杨家将》鼓词14种,它们是清代鼓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流和流通方式来说,《杨家将》鼓词经历了从抄本、坊刻本到石印本、铅印本的演变过程,保存了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珍贵资料,包括民间说唱的原始风貌、大量俗字、别字和方言词汇,对于传统说唱文学、小说和戏剧、文字学乃至民俗、出版史和绘画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ystemic methodology for reviewing professional responses to abuse between young people. The approach, “contextual case reviewing,” draws upon constructivist structuralism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safeguarding practices engage with the social and public contexts of abuse. The paper conceptually compares the methodologies of contextual case review and other serious case review methods before drawing upon findings from 2 studies, which used the contextual case review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extrafamilial nature of peer‐on‐peer abuse and the ability of child protection practices to engage with this dynamic. Thematic findings from these studies regarding the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of “significant harm” and “capacity to safeguard,” as well as their use within child protection assessments, are used to challenge conclusions of other case reviews, which imply that child protection procedures are sufficient for safeguarding young people. Contextual case reviews suggest that safeguarding practices, and the legislation that underpins them, are culturally, procedurally, and organisationally wedded to the context of the home, whereas insufficiently engaged with extrafamilial contexts of significant harm.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issues require interrogation if social work systems are to provide sufficient mechanisms for safeguarding young people and families at risk of significant ha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