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355篇
理论方法论   114篇
综合类   2177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迁徙自由具有基本人权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其它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理应入宪。迁徙自由在实现途径上权利赋予与制度保障应衔接进行。  相似文献   
42.
主审法官负责制是人民法院为实现司法公正解决司法独立问题所进行的内部结构性改革,在推行时须注意五大实现条件和解决好当前存在的三大问题。在实现条件上,要求主审法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为此,应搞好法官的选任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法官任职保障、物质保障制度和落实主审法官职务上的权利和义务。而须解决的三大问题是,当前应对现有法官队伍进行选拔淘汰并合理分流,对已任或新任法官加强培养工作,增强其业务技能,对行政化的审判业务运作机制应予以消除,实现主审法官独立办案。  相似文献   
43.
我国的市民社会话语一开始就是一种规范性话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事实上,正如黑格尔、马克思早就分析指出的那样,市民社会既有解放性,又有它的欠缺性、压迫性,就如同国家既有压迫性又有保护性一样.从维护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出关键是如何防止市民社会的压迫性和国家的压迫性的重叠,进而以市民社会和国家的解放性、保护性来克服、遏止它们的压迫性.  相似文献   
44.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和刑事审判庭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的最终机制在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5.
保证合同认定中 ,主合同无效 ,保证合同无效 ;主合同有效 ,保证合同的效力要根据合同主体资格、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等进行判断 ;保证合同无效 ,保证人不承担约定的担保责任 ,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6.
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存在对取证主体的定位有误、当事人取证权限和手段匮乏、救济和制裁措施力度不够等诸多不足。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 ,试图对我国民事诉讼取证制度进行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47.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48.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和实施政策的阻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心理条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49.
目前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监督范围狭窄、监督方法过于单一、监督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如转变观念、完善立法、建立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轮换机制,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0.
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当事人有时会对民事行为据以成立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异议。这样,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确定往往成为民事诉讼审理和裁决的先决条件。对于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均未作出明确规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也众说纷纭。法院必须走出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观念误区,并对民事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