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960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现象学意义和行为意义上看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相关,直觉社会行为与直觉社会认知取决于概念联结的自动激活,基底神经节是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的共同神经基础,基底神经节在行为及认知的无意识推断序列过程方面以及在非言语交际的产生及理解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于社会直觉的认知神经科学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将会是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52.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由来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 ,也是人类对自然界一个全新的理性认识。然而人类这一认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再到“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的每一阶段 ,都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认识上的进步与升华。中国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战略目标和基本国策 ,无疑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抉择  相似文献   
53.
朗加克(Langacker)认为理解语言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过程。根据他的这种观点,意象意义之一的"假使和期待"在翻译中就存在模糊性。意象意义指的是说话人在心智上以不同方式构建所思考场景的能力。因此,我们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语法,不是形式语义学,这就使得它的论点与以往类似的文章有所不同。以往翻译理论研究多以形式语义学作理论指导,研究句子的真值条件和客观意义,而我们研究的是句子的主观意义。  相似文献   
54.
审美认知长期被公认为是直觉而非逻辑的 ,因此而与科学认知形成明显分界线。然而从所谓逻辑的本质看 ,其与联系、规律等概念有着高度内在的同一性。任何复杂事物包括美与审美现象都是有着普遍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是有逻辑可循的 ,因而审美认知也应当是有逻辑的。打破传统二值逻辑构架而建立在多值逻辑基础上的现代逻辑学 ,以及与此相照应的现代计算机原理与技术、现代艺术和审美实践等都充分证明 :审美逻辑是现代多值逻辑最典型、也最极端的存在式。承认并研究审美的逻辑问题 ,发现审美———这一人类精神或心理世界最为复杂现象与活动独具的逻辑面貌 ,及其独具的定律、演算系统 ,对于丰富和健全认知心理学理论 ,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审美化体系 ,从而真正实现用“美的规律”去“建造物体”和塑造人类自身 ,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5.
隐喻最初被人们视为一种修辞手段,现在国内外学者都认为隐喻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通过回顾隐喻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对隐喻研究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试图论述隐喻研究在不同时期在国内外的影响,以期对隐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6.
教育公平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懈的追求。目前,中国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失衡和区域教育失衡,究其原因,主观因素大于客观因素。办教育最可怕的是从心态上对人的麻木之感,是缺乏问责和自责之心。教育公平归根结底在于对人的认知、情感与责任。  相似文献   
57.
隐喻的文化认知及英汉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相同的文化认知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会有相同的隐喻概念;但因为英汉同时也有不同的文化认知方式,所以这两种语言之间也会有不同的隐喻概念。在翻译时如文化认知不同时,可用目标语的隐喻形象来替换原文中的隐喻形象,如文化认知相同时,可重视原文的隐喻形象又传达原文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翻译作为人类最复杂的认知活动之一,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现有的多数研究总以翻译的结果--译作为对象,对翻译过程的研究相对不足.Bell的翻译过程模式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本理论框架,从语言理解的角度,对翻译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描述,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基本上反映了翻译的本质,是具有科学性和一定操作性的一个模式.翻译研究应该重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法院对待证事实的直接认定,关系到当事人主观举证责任的承担。行政诉讼司法解释证据规则中,对"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范围,并不明确,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未免太大,其对诉讼主体侵权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未来统一证据法典中,除规定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仲裁机构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以及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可以直接认定外,把有效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归为"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是行政权之国家权力的体现和要求,同时,明确规定"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之证明要件,使法院对该事实的认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统一性,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0.
隐喻、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语境是认知语言学的热门话题,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语境与英语阅读词汇教学的关系,探讨隐喻、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的词汇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可促进他们对英语词汇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