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60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60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735篇
社会学   15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翻译文论是经由语言载体转换而从一种社会空间进入另一社会空间的文学理论及其语际实践形式.它与空间诗学的理论方法策应互动,逐渐凸显为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合法性领域,并以其居间性品格和多元系统本质而对当前的西方文论研究有所补正.翻译文论作为文论话语的语际实践形式,发挥着调解、商讨和交换的批评工程功能.对它的研究是文论话语再语境化和文学研究横向超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2.
从粤港影视传媒中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影视中舞狮、舞龙及采青斗胜的民间节庆文化中,发掘岭南珠三角地带民俗因子里的文化想像。致力于从非文本诗学角度来剖析黄飞鸿影视的审美趣味和承传文化精神变迁的心路历程,为初步建构关于非文本诗学提供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3.
在低龄化写作形成声势与浪潮的今天,回避显然是不智的。从以读者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这样一个角度去看低龄化写作,我们会对低龄化写作有一个全新的视野。低龄化写作之所以产生巨大声势,就在于我们过去的文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忽略了少年成长的心理历程。而低龄化写作对青春的忧伤、疼痛与诗情的表达,弥补了这一空白。至于他们的未来与他们所创造的文学的成熟,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基于对阅读本质的探讨和图式理论的分析,指出阅读中读者不应拘泥于字、词、句的认知分析,而应运用语篇结构,树立语篇意识,注重内容图式、语言图式、修辞图式的积累和激活,并有意识地将此运用于外语阅读中,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和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探讨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间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方位、存现或运动状态的能动认知的结果.在空间关系所涉及的三要素中,目的物和参照物是基本的,是人观察和认识的基础,而人则是赋予事物以空间关系的关键.空间关系并不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物,而是人类的能动识解使然.人们在识解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时,总是以一事物为参照来确定另一事物的空间方位.不同的识解方式和参照点形成了三类空间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内在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空间关系时,总是把目的物看做图形,把参照物看做背景,并以后者为参照来确定前者的空间位置.看做图形的目的物具有未知性和凸显性,看做背景的参照物具有已知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6.
意境论现代转化的历史是消解中国化的历史,它开启了以西方思想质料与话语规则创建诗学的现代之路。但是这条中国现代诗学之路未能完成,甚至迷失了方向。创建中国现代诗学需要重新回到现代问题,需要重启汉语诗学。  相似文献   
107.
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公认为20世纪最晦涩难懂的英文小说。小说中大量的语码转换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尤利西斯》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入手,不仅探讨了《尤利西斯》中存在的大量的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诗学价值,而且分析了两个汉译本对原作中的语码转换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功能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8.
从比较文论的视野来看,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穷苦人生的产物的“苦难诗学”,一直有普遍影响。虽然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深入地追究起来便不难发现,诸多的诠释往往显得似是而非。问题不在于艺术是否擅长于表现苦难,而在于如何表现。优秀的艺术尽管与苦难体验密切相关,但与其说这是对穷困的咏叹,不如讲是对苦难的超越。在根本上讲,真正的艺术杰作尽管远离消费主义的“欢乐诗学”,但却属于为人生祝福的“幸福美学”。  相似文献   
109.
论陶诗的诗学意义——对冲淡诗美范型确立过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诗的诗学意义在于陶渊明创造了独特的冲淡诗美范型.这一诗美范型的确立有一个过程,晚唐司空图对陶诗的研究是关键.司空图之前的评陶、论陶大体属于陶诗风格的体认阶段;司空图依据陶诗以及与陶诗风格相近的王维、韦应物的诗歌,提出"冲淡"的诗美概念,使之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理想风格范型.司空图之后.苏东坡既评陶又和陶,一方面时陶诗之美有高度的概括和精细的辨析,深化了司空图的诗学理念;另一方面又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对陶诗进行全面的赓和,使陶诗所代表的诗学理想落实为一种诗学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10.
隐喻与诗歌有着同样的文学本质.诗歌借助隐喻增添华彩,加强感召,深化内涵;隐喻本身就是微缩的诗歌,是诗歌的本原.在某种程度上,隐喻的诗歌性与诗歌的隐喻性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认知学角度看,二者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都是以精华的语言表述人类对现实世界带有艺术色彩和浪漫想象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