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8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93篇
民族学   102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735篇
理论方法论   213篇
综合类   4155篇
社会学   184篇
统计学   3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语码转换研究的手段和方向近年来得到了推进。本研究从转换者身份的角度对约10万字的博客语篇加以统计分析,主要着眼于句内和句间转换所体现的社会规约、文化身份等。通过研究,英汉语码转换中全球化身份的彰显、文化身份一定程度的趋同和社会功能与身份的结合都得到了阐释。  相似文献   
992.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包括县级城市在内的建置城市新增的高潮。清初即开始启动建置城市新置,"盛世"期间疆土开拓与改土归流,晚清变局中边疆危机与边疆建设,及贯穿清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国内危机加深,使新置县级城市大量增加。与之对应,在长达二百余年承上启下的变革时期中,以海陆边疆为主兼及内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县级城市新建,其实践活动在农业文明时代城市建设集大成高峰的基础上,开始启动朝向工业文明初曙的转型,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发挥了显著作用。综观清代新置县城营建的全过程,对现今的基层城市新建,可提供许多有意义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化,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基于双边贸易发展数据,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从我国省级层面重点关注了不同行业和地区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中,相关重要因素的影响特点和一般规律。主要结论表明:地区市场规模、要素禀赋和经济地理因素均有显著影响,且这种作用因行业和地区发展差异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994.
布努瑶民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在描述人类和民族的起源、发展过程中以创世精神表达出自然文化观。创世一方面指创造人类自身及其文化,一方面指创造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确认自然的文化意义和人化特征。自然文化观展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多维视野,人与自然关系既有互动、互生、互为因果的关系,从而构成和谐互利的一面,又有对立矛盾、冲突的一面,人类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从而获得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理论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术影响上对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虽然都诞生于民族学或人类学界内部,从事研究的也主要都是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但却有着较大区别。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前缀ethno-意义的区别。苏联/俄罗斯的ethno-ecology前缀ethno-仅表示着与民族(ethnos)相关,而并不像美国的ethno-ecology前缀ethno-,其意思乃是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是一种主位的对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与原苏丹地区①石油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迄今仅十余年,却经历几多跌宕曲折。正是由于这一关系的存在以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该地区石油资源的觊觎,达尔富尔危机的爆发及其国际化、南苏丹问题的变动才触发了中国外交理念新一轮的整合进程:一方面主要着眼于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主动参与友好国家地方治理之理念整合;另一方面则主要针对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体现为"韬光养晦"策略与相对进取性策略之理念整合。中国应当继续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间、不同国家集团间的沟通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内部之间更加密切务实的合作关系;应当坚持运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多向多边关系机制发挥独特作用,以期更加充分地实践、发展和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97.
奇正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刘勰生活的时代,文坛上流行尚奇风气。尚奇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也导致了文风的堕落。刘勰的奇正观是矛盾的:既守正又爱奇,既爱奇又反奇。为此他提出"执正驭奇"这一折衷主义的创作主张。不过因为奇正之间本质上的对立,执正驭奇缺乏可操作性,刘勰依然徘徊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这表现了其文艺思想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998.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贯通的。《老子》的"道"与龙树的"空"虽有很大差异,如《老子》的"有"与龙树的"有"、《老子》的"无"与龙树的"无"的含义差异巨大;但两者也有诸多可融通之处,如《老子》的"道"是"有""无"的统一体,龙树的"空"体现色空不二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999.
王了一和秦似父子二人在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学者王了一的小品文主要从身边琐事谈起,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而青年秦似视杂文创作为一种革命工作,是革命者对政治、社会等不平现象的一种宣战。王了一的小品文以知识性见长,在幽默、含蓄中见真意,而秦似的散文则以战斗性为主,在明白晓畅、嬉笑怒骂中见尖锐。父子二人在散文创作中的差异体现了中国两代知识分子在风云激荡的年代面前所作出的不同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000.
先秦儒道两家文化是以"和"作为自己的价值内涵与理想目标的文化,其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通过对先秦儒道心理和谐思想进行分析阐述并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虽然存在着实现心理和谐的方法与途径的不同,但它们有着向内用功以获得心理和谐的相似性,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人的心理和谐。先秦儒道两家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共同支撑与推动着心理和谐思想的阐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