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353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21.
我国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十多年来,对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关于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2.
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其绝对权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不得侵犯,第三者介入他人婚姻的行为侵害了无过错配偶方的配偶权,给其造成了人身和财产的损失,根据我国法律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与做法,第三者必须承担损害婚姻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3.
通过分析全国首例“苏丹红”案所涉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及责任竞合问题,认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服务时有欺诈行为及消费者受有损失。法律应就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作出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基础关系为合同关系。“苏丹红”案中,原告诉请涉及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问题。责任竞合时,权利人最迟应在一审开庭前作出选择,如果不作选择或者放弃选择权,应由法院依据有利于维护权利人权益的原则,作出适用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形式的判决。  相似文献   
24.
农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反映了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征地补偿方式违背市场基本规则、农村土地财产权受到侵犯和征地补偿方式违背帕累托最优原则。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深入分析,本文指出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应遵循地价形成规律,并努力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同时建立起失地农民生活和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5.
本文首先阐明代位求偿权的涵义。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法律关于代位求偿权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内学者对代位求偿权行使条件的理解,比较借鉴英国法律,分析我国法律所确立的代位求偿权行使条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6.
依告知同意原则构建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面临着过度收集、擅自披露与滥用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公权保护路径存在监管力度、范围及效力的局限性,而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观念架空了数据主体的私法救济权利。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扩张侵权法上损害的含义。法律上可予赔偿的个人数据损害应延及两类新型损害:数据主体遭受次生损害的风险,以及社会分选歧视、数据监控、自动化决策等造成的人格利益减损。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为解决风险与人格利益减损所产生的经济量化与举证责任之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知识产权法中广泛适用的法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7.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8.
This paper studies how an overall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 can be constructed in the compensatory context of the simple additive difference model, when imprecision on the trade-offs ha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ree credibility indices of preferences are analysed and illustrated by a numerical example. Arguments are presented supporting the use of the third index, for which an interesting transitivity property (which was an open problem) is proved.  相似文献   
29.
以卫星光通信系统为例,对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光学平台的抖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一种自调节前馈补偿技术,通过自适应信号处理或对前馈控制器进行直接优化,可对光学平台的抖动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30.
面对跨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任务在急,物理实验课程要坚持、多研究、要发展。文中就《工科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实践与体验,对坚持既定改革目标、克服现在主要弊端、突破“梯度”高难点和挑选题目原则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