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电影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在新世纪将古装电影推向了高峰.通过对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电影发展状况进行简单梳理,从宏观上分析了第五代导演古装大片创作的意义,肯定了新世纪古装大片的开拓性价值.剖析国人后殖民主义与民粹主义奇妙交织的复杂文化心态,认为应制止无底线的媒体与网络暴力,努力使中国导演创作出更多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历史大片.  相似文献   
62.
南宋和州词人张孝祥,一生力主抗金,在其留存的220余首词作中,无论是《六州歌头》的忠愤悲壮,还是《念奴娇.过洞庭》的清旷豪迈,都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骏发踔厉的词风。张孝祥前继苏轼,后启辛弃疾,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利用单神经元构造被控对象的预测模型,给出了基于单神经元预测模型的单值预测控制算法,证明了该算法具有结构简单、运算量小、速度快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神经元学习收敛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文章批评即编辑学之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了编辑学发展的历史、近年来诸多编辑学研究成果和编辑工作的基本特点 ,认为编辑的工作主要是鉴赏、选择、修正等。论述了编辑的鉴赏、选择、修正等工作的本质是文章批评。提出了建立编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 ,即文章批评是编辑学之学。进一步揭示了编辑批评的基本内容 :(1)文章批评的内容。 (2 )文章批评与写作理论的关系。 (3)面向作者 ,实现文章批评的方法。 (4 )广泛开拓知识面 ,提高编辑批评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5.
试论中国古代诗话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诗话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系统中:一是“论诗及事”诗话之体的承传;二是“论诗及辞”诗话之体的承传。诗话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我国古代诗话发展的走向,决定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66.
论曹植的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植的赋起到了上承楚汉、下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作用。其内容主要关注军国大事,痛伤骨肉相残,叙写人间真情,着墨世间万物,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并推动了骈俪风尚,提高了抒情技巧,给后代的赋以艺术启迪。曹植在古赋向骈赋演变的过程中仗策争驱,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7.
中国古典词学“格”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格”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格”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格”最早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至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格”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从创作主体人品才性学力角度探讨词格,从诗词体制上立论格调之别,对词格审美特征与要求予以论说,并对词格创造予以考察。上述两个维面,将“格”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充分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68.
针对医学和其他工程实践领域对液压泵的低转速、结构简单、体积小等特殊要求,基于传统叶片泵进行结构改造,采用滑块代替普通叶片的形式,并用弹簧作为动力源,提出了一种微型化弹簧容积泵,并对泵体结构展开了相关计算和性能分析,证明其不仅结构简单,满足低转速工作和医学或其他工程实践领域需求,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9.
连结点的选择和确立是国际私法立法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互联网法律主体的复杂性对连结点的选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连结点将继续适用但其含义呈多样化趋势,对主观性连结点的限制逐渐减少,连结点弹性化倾向将更加明显。网址、网页等新的连结因素对于网络案件连结点的确定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致性”和“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应是网络环境下新连结点构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0.
我国古典词源“诗余”论的承传,大致有三条: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的承传,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的承传,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的承传。上述传承,从不同视点上展开了词导源于诗体之论,共同构出古典词源“诗余”论的主体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