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89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1191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忠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但作为一种封建的伦理道德,又有其局限的地方。因此,深刻理解其真意,吸取它的合理成分,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际关系教育、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2.
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它所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动物词汇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活的语言中,在若干年的文化沉淀之后,这些动物词汇不仅指代动物本身,也被广泛地用来表示各种转义和象征意义。文本以"猫"这个动物名词为例,探究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了解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从而有效地进行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3.
止斋诗初论     
止斋诗在诗思上具有郁勃不平的的政治情感取向,但同时又能融苍浑于平实,归怨艾于雅正,体现出情兼怨雅的趋尚;在诗艺上则有意求雅、求工与求新,体现出醇雅工巧的创作追求。作为"学人之诗",止斋诗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诗学意义,它既折射了南宋永嘉学派的历史演进,同时又在诗歌的抒情性与工巧性追求上对包括"永嘉四灵"在内的"风人之诗"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真正前驱性地参与了南宋后期唐韵复归,"宋调"式微的诗史进程。  相似文献   
54.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兴起于意大利的慢食和慢城运动,已经成为对抗速食文化尤其是文化趋同化的一种体现。近年来,国内学者更是将慢城理念引入我国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因此有关慢城运动的内涵以及慢城对于全球化问题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意大利慢食、慢城运动的兴起置于全球化背景中,探讨慢城运动的缘起、内涵、特质等,使之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5.
文化转型语境中的历史叙事与本体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真正走向繁荣发达则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这些历史题材小说的内部构成,包括了"传统型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三大板块.就纵向来看,大体经历了"爆发期"、"过渡期"、"多元复合期"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6.
以德治校的内涵应从微观的德育教学和宏观的育人方略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以德治校不是"以红代专"、"以德代法".施行以德治校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策略的有效推进、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有力实施.以德治校的途径和措施应在办学方针、校园文化、德育教学、德育研究、队伍建设诸方面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内涵的阐述,特别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内涵的全面分析,说明"资本"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内涵的概念.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些丰富的内涵,对于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论"有限政府"的"有限"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有限政府"这一行政价值取向已为人们所认同.文章从政府作为主客体两方面对"有限"内涵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59.
<边城>在爱与美的氛围中交织着浓厚的死亡意识,二者的张力关系深化了小说的悲剧内涵.这是一个爱与失去的永恒悲剧,从中折射出沈从文对人类在爱与失去中无尽循环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60.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监督观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从“批评和自我批评”到“舆论监督”的话语转换过程,清晰地显示了中共新闻舆论监督观的形成轨迹。对这一轨迹的描述,是准确把握中共新闻舆论监督观内涵及特征的有效途径。我国近十多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监督观有着明确的现实价值取向,这一方面受制于它的历史生成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特定时代情境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