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客户价值构成要素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客户价值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60多家企业的实证调查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客户价值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其研究结果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2.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的社会单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家庭的结构功能与地位角色发生重大结构转变,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为当前的问题家庭。笔者参考发达国家家庭福利制度模式,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家庭福利政策框架,指明家庭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原则和制度化途径,提出家庭福利体系建设战略构想与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许多工科院校的共识,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没有按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内在规律进行整体规划和通盘的设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以形成"完全人格"为原则,追求人文知识的整体系统和充分均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按照现实与历史的两个维度设立,确立哲学与思维、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艺术与审美、心理与健康课程模块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等六个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304.
走出身份迷误——解析《眼望上苍》的种族身份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以来,一直处在主流文化的边缘.异文化的压力和传统文化的萦绕使非裔美国人面临着种族身份认同的困惑.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土壤里维系自己的身份成为非裔美国文学的一大主题.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眼望上苍>以独特的关怀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种族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索,并以超前的视角憧憬了人类各种族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05.
湘西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具象诠释。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怀旧中所展示的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形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点。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怀旧和重构,沈从文的创作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对湘西怀旧世界的反思和认同则成就了沈从文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306.
调整课程结构的教改总体思路,在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从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进行整体教改实验,有利于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能适应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新型城乡中学音乐教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07.
基因技术的挑战与基因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建构适应基因技术发展的基因伦理已迫在眉睫。成熟、理性、健全的基因伦理的建构应遵循主体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以及系统整体这样几条根本原则,并要明确其范围界限,恪守道德底线,以实现基因技术与基因伦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08.
社会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因而寻求社会矛盾的根源、谋求社会的和谐都必须立足于生产关系。忽视这一点,无异于漠视或纵容社会矛盾的积累。而今中国社会之和谐文化的建构,不仅存在着现实可能性,而且也存在着限度。  相似文献   
309.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乡村网红是深度媒介化的乡村涌现出的新群体,其自发或自觉的文化建构对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判断性抽样,从抖音平台抽取251个有效样本,审视乡村网红在建构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性,并给出引导建议。在身份层面,乡村网红主要由“在地”农民构成,作为数字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率先确立了农民群体在当代乡村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内容层面,乡村网红在新媒体空间生产的巨量媒介文本,记录和塑造当代中国新乡村文化;意义层面,乡村网红话语从个体意识、生活方式、人伦关系和乡村本体价值等方面构建乡村文化新涵义。同时,乡村网红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生产主体的持续生产能力不足、内容题材超真实趋势增强、价值观念存在较多矛盾话语等局限。由此建议加强公共培训服务,提升乡村网红自主生产能力;调控平台算法和流量,加大对真实乡村题材的流量倾斜;倡导“三农”知识精英入场,形成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对冲机制,引导乡村网红良性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