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193篇
社会学   3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呈现出如下规律:马克思主义为主流信仰,信仰比例随年级升高呈“V”形分布;政治认同感强,政治关注度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人生态度积极乐观,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反对非诚信行为,期待诚信的社会环境.对以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2.
基于主体对认同对象和认知内容效果的评价角度,利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喜忧参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对于相关核心思想政治观念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认同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不高、马克思主义信仰较为缺失.必须通过宏观、微观等多种途径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提高其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03.
在大众传播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正遭遇新的语境、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众传播对主导意识形态价值的消解、大众传播效应对主导意识形态导向的弱化、大众传播对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削弱、大众传媒公信力对主导意识形态权威的牵制、"数字鸿沟"对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掣肘。只有实现当代中国主导意识形态与大众传媒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才是解决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4.
戈麦作为一位崇尚想象力的中国当代诗人,其诗作中"经验"与"想象"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呈现出模糊状态。从地域角度来说,戈麦是一位成长、求学、工作在北方的诗人,但从他的自述和诗作中却可以看出他有着强烈的"南方"情结,其南方题材的诗作中也渗透着对"南方"的"想象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戈麦就是一位"南方"诗人。也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诗人的写作中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南方诗歌"与"北方诗歌"。戈麦对"南方"的书写与博尔赫斯的作品(诗歌、小说)有着密切关联,两者之间产生了"互文性"。另外,戈麦诗歌中对"南方"的书写,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进行探索的努力,并且这种努力是与诗人对想象力的追求相结合的,从而使其诗作的语言也富有幻想特质。  相似文献   
105.
金岳霖没有直接回答何谓知识,但揭示了知识事实是关系事实,知识等同于真命题。他立足于常识,肯定知识之有,回答了知识的可能问题和知识的限制问题,但又明确指出他的知识论不涉及这两个问题。当代知识论学家在普遍接受柏拉图知识概念的同时,通过回应盖蒂尔挑战来完善传统的知识概念。为此,他们提出了无假信念条件、挫败条件、可靠性理论、结论性理由以及因果理论等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无法弥补传统知识概念的不足和缺陷。金岳霖的知识概念与当代知识论中的知识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区别。后者主要表现为金岳霖和当代知识论学家对知识有无明确的定义、知识的构成要素、怀疑论的挑战、知识概念的分析方法等方面持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06.
延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构成。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延安文学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学现象,而且更具一种文学精神价值。延安文学精神是文学的时代使命担当精神,是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精神,是文学追求朴素与崇高相结合的艺术审美创新精神。延安时期异彩纷呈的文学实践(庞大的作家队伍、众多的文学社团、纷繁的文学期刊、丰厚的文学创作实绩)是延安文学精神形成的文学基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延安文学精神的理论核心。延安文学精神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精神引领,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The experiences of young adult carers (YACs) have been vastly under-researched, particularly within Australian caregiving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xistence, extent and nature of informal young adult caregiving in Australia, defining YACs as individuals aged between 18 and 25 years who provide unpaid care or support to family members living with chronic illness or disability.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the re-conceptualisation of YACs as a distinct carer cohort who, without suitable recognition and specifically targeted support, may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reduced future life opportunities.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based review will first redefine YACs in accordance with overseas literary definitions and will then explore the complex nature and extent of young adult caregiving in Australia. Explanations as to why young adults are increasingly undertaking these informal caregiving roles and how YACs differentiate from their non-carer peers will then follow. Finally, three prominent paradigms, namely the clinical, social capital and carers' rights' perspectives, will be presented to establish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contextual experiences and unmet civil rights of YACs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08.
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确立了一种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从政治意义上规约市民社会、又不同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从经济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的考察理路 ,从而构成了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坐标 ,并由此开创了一种在文化意义上概括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论传统。这一理论传统经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帕森斯等人的理论发展 ,最后在哈贝马斯那里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综合。它代表着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主流 ,反映出 2 0世纪以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9.
试论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汉语新词语是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和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产物。新词语研究是一个热门的课题。语言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新词语的界定问题 ,从名称、特点、范围三方面探讨新词语的界定 ,分析了几种名称的利弊得失 ,指出了新词语的六个特点及包含的范围。第二个问题是新词语的规范化问题 ,主要讨论新词语要不要规范 ,如何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关于汉语隐语的几个问题——兼论隐语与黑话的区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汉语学界眼下通行的隐语定义存在着缺憾,同时在隐语同黑话的关系、隐语的确认以及隐语的类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学界至今对隐语在语音形式、词义架构、词语的内部结构等等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一些特征等基本问题依然一无所知。而上述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要着手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