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39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1625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BSTRACT

In social work, field placement is considered an essential component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disjunction between academic and practical learning also is asserted.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w students develop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field placement and relate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across the university setting and the field. Data from students’ learning contracts and placement reports and a focus-group interview are analysed. Concrete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the complexity of problems in specific contexts seem to provide inpu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 and personal competence outside the university setting. Although th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account for these three dimensions separately,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to connect and integrate them in the narrative reasoning that characterises students’ reflections on their learning from placement. Moreover, our findings show that all three dimensions are developed in both the university setting and in field placement. Preparing students properly for placement training and calling for specific reports on learning outcomes allow access to meaningful connections that are created and developed between the university setting and field placement.  相似文献   
992.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会引起许多矛盾和冲突,立法应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要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必须为其提供通畅的救济渠道。另外,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可克服的弊端,法律上应当提供复数的农地经营模式以供农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993.
唐仁芳 《阅江学刊》2010,(6):114-117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也反映了很多法律问题,体现了当时威尼斯人法律至上、契约等同于法律必须遵守的信条的社会现实。同时,一些法律规定并不公正,对"威尼斯公民"和"异教徒"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区别对待。导致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一磅肉契约无法履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公序良俗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994.
企业合同管理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或者说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有密切关系,故而企业要强化企业部管理,有效预防和积极消化市场经营风险,做好企业合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95.
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 in many countries, but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 create unique circumstance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Because the state and collectivities hold property rights and grant right of use, those who live and farm on land cannot freely use, transfer, pledge for loan, or bequeath that land. However, several recent social innovations experiment with ways to broaden flexibility on land use. U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sset build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land policy, re-examines the asset attributes of land and discusses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innovations in rural China. The analysis leads us to make further suggestions concerning asset-based land policy.  相似文献   
996.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名著《利维坦》以“论人类”为开端 ,运用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论证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并精心建立了一种有关政治稳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997.
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以来颇受关注,但也是非议不断;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政府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变革,对于公共事业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教育事业改革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和思维,采取市场性、竞争性、契约性等特点,推动教育事业迈出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已有研究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及契约有用性的文献忽视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出售时点需要转回的做法,文章批判了已有实证文献研究直接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检验价值相关性及契约有用性的研究设计,这一研究设计错误解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涨或下跌的实证影响。为了准确考察公允价值的真实信息价值,文章重新选择了公允价值影响的度量方法,结合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产生与"转回",对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和薪酬契约文献进行重新检验。研究结论确实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对准则制定机构及后续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非会计界人士对会计准则在金融危机期间执行公允价值的指责。  相似文献   
999.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垄断服务供给模式的弊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政府购买服务得以迅速发展。上海市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的过程中,形成了政府购买岗位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减轻了财政压力,激发了工作热情,但也存在着热情过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从理性审视绩效和加强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000.
心理契约现象存在于诸多管理活动中,将心理契约引入高校学风建设领域具有可行性.通过对心理契约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后,就心理契约对学风建设产生影响的机制问题,将心理契约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分为建立、调适、实现3个阶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从明确学校和学生的心理期望、强化沟通机制、积极履行心理契约等角度建立高校学风建设心理契约机制,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