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724篇
社会学   66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厚均 《云梦学刊》2003,24(2):72-74
周立波50、60年代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体现了三种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形态、官方主流文化形态、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合流与牴牾,它们的合力与张力使周的小说具有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裂隙,周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文化选择上的矛盾与游移。  相似文献   
72.
刘寒刚 《学术界》2001,(4):205-210
辩证法理论在今天面临着它作为一门理论科学所赖以存在的独立性和合理性问题的挑战.本文在考察辩证法史的基础上,认为辩证法所要探讨的"矛盾"问题应当是有其特定的所指,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应当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维和存在、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是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问题正日益成为辩证法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共产主义实践的方向就是要辨证地解决上述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73.
矛盾规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全面的观点”是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重大关系的根本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的观点”是我们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复杂矛盾的科学方法论,“内外矛盾辩证论”是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的法宝,“矛盾问题精髓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蕴含了唯物史观的三个重大命题: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运动;实现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由于这三大命题都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75.
李维建 《文史哲》2004,(1):100-104
巴哈伊信仰是一种新兴的现代性宗教,现代性特征几乎浸透到巴哈伊信仰的各个方面。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宗教灵性的弱化和世俗性的增强、宗教仪式简化、宗教组织的民主化等方面。但是巴哈伊信仰本质上的宗教性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它只是涂上了一层比传统宗教更为浓厚的现代性色彩。所以巴哈伊信仰的现代性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它的现代性是不彻底的。这表现在它所提倡的宗教与科学有限度的和谐、妥协性的现代政治观、宗教经济制度的空想色彩等方面。巴哈伊信仰现代性的矛盾恰恰说明它是一种宗教而不是其他。它的现代性和宗教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在量的选择上如何适当把握的问题。这种选择将决定着巴哈伊信仰未来的发展。从巴哈伊信仰的现代性所得到的启示是,现存的宗教要想发展,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增强自身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6.
情境性调节焦点、即时情绪和认知需要对个体探索型技术创业决策和应用型技术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促进焦点的个体比预防焦点的个体在探索型技术创业和应用型技术创业上均有更大的倾向;积极情绪的个体比消极情绪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探索型技术创业;高认知需要的个体比低认知需要的个体在探索型技术创业和应用型技术创业上均有更大的倾向。(2)情境性调节焦点和即时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个体的探索型技术创业倾向,但不显著影响应用型技术创业倾向。(3)即时情绪和认知需要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个体的应用型技术创业倾向,但不显著影响探索型技术创业倾向。  相似文献   
77.
郭建宁 《创新》2007,1(1):83-86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首先探讨了利益、利益矛盾、利益分析法与利益协调机制,接着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利益矛盾,然后论述了当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8.
张进 《唐都学刊》2003,19(4):90-93
苏轼文化人格往往呈现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极情感奔放,又极理性涵养;极刚褊孤介,又极仁厚平易;极超然脱俗,又极寻常入俗;极参透生命,又极珍重生命.这种矛盾及其统一,缘自他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纳,缘自他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的双重性.也正由于此,使得他的文化人格更具丰富性,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79.
对传统矛盾观理论创新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毅 《齐鲁学刊》2006,1(4):131-134
传统矛盾观是有缺陷的,人们对其提出了商榷意见,并阐述了许多新的观点:三方构成矛盾;矛盾有中间;存在中间矛盾;矛盾本质三位一体;矛盾现象三种形态;正中反论;同异反论;鼎立统一观;立体矛盾观。所有这些创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矛盾理论,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失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同领藏传佛教格鲁派。清中叶以前的历辈达赖、班禅均能彼此相安,和好相处,各执领地。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在多方因素的制约下,双方产生矛盾并不断升级,最终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关系破裂。其矛盾演变结果,对近代西藏地方的发展和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