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24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现代英语中词类转类现象最为活跃的是名词转类,它包括名词转化为名词定语以及名词转化为动词。文章旨在就英语名词的转化来分析它的类型、形式、特点。  相似文献   
7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串行数模转换器max531 的外围电路、工作时序及其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73.
阐明在MATLAB语言环境下,运用SIMULINK工具对PWM 脉宽调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是研究、开发PWM 的最简捷、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它在教研、高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74.
世界经济已经迈入模块经济时代。模块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是当今时代产业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当前中国模块技术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应通过加强规范政府行为、规制行政垄断、促进企业竞争等完善市场体系的方式推动模块技术的发展,从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75.
王委艳 《阴山学刊》2010,23(2):47-50
强势主题原则是话本、拟话本小说普遍存在的现象,冯梦龙拟话本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从改编、叙述声音以及视角转换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主题对文本的结构,这种建构作为一个个案体现了话本、拟话本小说故事建构的一般特性。文本"细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以从文本的细微之处见出艺术性的构成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6.
虚说和实说是译者为调适和消弥两种语言文化差异与冲突重要翻译策略与手段。之所以要虚实转换,源于两种语言的不对应性、文化的民族差异性与审美情趣的独特性。译品之工,全在译者的创造性地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77.
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本文依据"汉堡教学论模式",对社会环境、教学活动主体、专业学科性以及内容和方法的互融性、"自下而上"的自主选择性等四大要素进行分析,并以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改革为依托,对大连海洋大学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总结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定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8.
我国中央政府、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政府目标"上存在偏差和背离,造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冲突。基于政策网络研究视角,分析了导致我国农地非农化乱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多元角色的冲突、政府"维护公共价值"和"实现自身需要"的冲突、土地行政"双重管理"的冲突。最后提出了解决政府的角色冲突、调和我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
目前我国高职外语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多以突出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为目的,课程体系中外语类课程与具体职业岗位业务课程之间在系统性、整体性安排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学结合"的思想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0.
墨子“贵生”的道德追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或者寻求一种对生命应当如何的“生”之规范,他还试图在诸侯相战不已的非常态社会状态下,努力确证“利生”的功利意识在道德意义上所具有的“善”.从目的论意义上来看,“利生”之善既要符合“兼相爱”的天下之“义”,又要利于“生生之道”,“利生”的功利指向既是“生”之规范,又是何以“善生”的具体行为.对“贵生”在道德实践意义上的推崇,突显了墨子“义利统一”的社会伦理精神的世俗特色,此于身处社会变革与转型过程中的芸芸众生而言,确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命关怀.解读墨子生之和谐的伦理观照,对反思时下执政功利化取向,当有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