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259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514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3721篇
社会学   193篇
统计学   1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This study comprises data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by McNair Ingenuity Research as part of the 2005 Giving Australia study, which estimated the total value of corporate giving for the year 2003‐04 at $3.3 billion. This was contributed by 67% of all Australian businesses. Business giving was found to comprise 68% monetary donations, 16% goods and 16% services. 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the monetary donations of businesses, reporting on the motives and barriers businesses named for making donations. More than 80% of businesses are motivated to give, at least in part, by altruism, with larger businesses (by number of employees and turnover) more likely to claim benefits in terms of enhancements to employee morale, the organisation's image, supplier/customer relationships and the general level of publicity they were able to attract. The most significant barrier to giving named by both businesses who made a donation and those who did not was that business resources were committed elsewhere. Looking at how additional giving might be stimulated among those already giving to the sector revealed that the most generous businesses also cited more barriers to giving suggesting that they give greater consideration to their giving and the drawbacks thereof.  相似文献   
32.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实即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启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对创作之前的作者必须保持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33.
探讨了意象的渊源及其互为影响、超越时空的意象差异、不同语境的理解与阐释以及意象作为文艺作品生命的细胞,并分析了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在当代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我国公司股权集中、内部人控制严重、外部监督机制失灵的治理现状,决定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路径应是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将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引入公司治理,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控制与监督。  相似文献   
35.
《野草》和《巴黎的忧郁》是鲁迅和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两位伟大的作家选择了相同的文体,运用象征手法,选择特有的意象,表达时代的抑郁和苦闷。由此形成了两者的话语共鸣,体味出新的审美典范。散文诗以其特殊的话语形态表达作者的心理情感及其想像空间,鲁迅与波德莱尔一方面具备写作散文诗的特质,另一方面时代也促成了他们选择这样的话语形态,由此透过两位大作家的文字,我们体味到两者文本之中的话语共鸣——精神的忧郁、心灵的苦闷;同时也体味到世界文学的共鸣。  相似文献   
36.
基于FCM的动态结合全局图像阈值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局阈值分割对于小目标物效果不理想,动态阈值容易产生阴影等干扰,但综合考虑全局阈值和动态阈值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模糊C均值算法用于灰度图像分割是一种非监督模糊聚类后再标定的过程,该文在不明显增加运算量的前提下,利用模糊C均值自动聚类的功能分别得到全局阈值和动态阈值,完成对阈值矩阵的构造和图像的分割。  相似文献   
37.
旅游形象是一个区域或城市旅游吸引力强弱的关键所在。依据RIS框架理念,北京的旅游形象应该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策划,北京旅游形象总体可以定位为“文化之都”、“动感之都”。奥运会的召开是北京向全世界宣传自己旅游形象的绝佳时机,应通过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制定鲜明的旅游宣传口号,创新营销理念和方式,做好旅游形象的维护和拓展管理,把北京美好的旅游形象根植于国际国内旅游者心里。  相似文献   
38.
在分析政府形象效能评价系统和信息置信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信度函数的政府形象评价模型。运用该函数建模分析了政府形象评估中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以及个人识别系统等五大不确定性评价问题。经过理论分析,该函数对政府形象的评估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外,该函数也可以用于对其他类似复杂性系统的效能评估,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
互信息作为衡量两幅图像配准的相似性测度函数,当两幅图像配准时,互信息达到最大值。该文提出了基于互信息脑功能磁共振图像配准新方法,采用了无需计算梯度的Powell直接搜索算法,并通过多分辨的方式加快了图像配准速度。磁共振的配准实验证明,互信息法能准确地实现多模态医学图像的配准,并且能达到亚像素的精度。  相似文献   
40.
论消费者的知觉风险及营销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众多。我们可根据消费者收集信息的不同程度和消费者收集信息的性质而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减低消费者的知觉风险,加快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