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387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2430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修订培养目标、拓宽培养途径、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杜维明以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对儒学作出“创造性阐释”,把儒家哲学阐释为一种哲学的人类学。认为儒家的人性自我的实现除了需要内在主体在自我修养中不断深化外,还需要在外在人际关系的层层拓展与交互作用中进行创造性转换。但这种“创造性阐释”方法仅仅是观念的诠释,既不符合儒家思想的本意,也缺乏历史条件的支撑,更不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创造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大核心要素的培养上,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具有智能模拟功能的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有力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灵感。协作式学习、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指导的相互配合,能够促进学习者求异发散思维、直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整全发展,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当今社会急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问题作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艺术创作过程的分析,论证文学翻译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再创作。无论是创作冲动、艺术构思,还是艺术表达,文学翻译与艺术创作都具备同一性。但是两者并非完全相同,文学翻译受到原作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提倡创造性翻译,以实现译者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谈创新能力与文献检索利用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创新能力与文献检索技能的关系。文献检索技能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是铸造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文检课存的问题以及在新世纪加强文检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尤为重要。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获胜知识的能力,及进行个性化教育,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信心、独立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其探求问题有更多的兴趣和毅力。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实践中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打破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信念。  相似文献   
18.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两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把对两者的培养和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总体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才队伍评价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规模化和市场化,高校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将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此,对人才队伍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模糊数学建模的方法对高校人才队伍评价进行研究,可以对人才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罗贯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贯中创作的杂剧与小说相互比较、印证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的社会理想是由君仁、臣贤、民乐等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太平盛世安乐蓝图。从接受与创造二者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写作《三国志演义》是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与万方为我用之新创造的辩证统一。从其创作过程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角度 ,论证了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 ,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 ,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