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1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管理学   62篇
民族学   47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754篇
理论方法论   561篇
综合类   9294篇
社会学   72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811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912篇
  2011年   1022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967篇
  2006年   865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799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471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翻译方法的探讨中,历来存在“归化”与“异化”翻译两大流派。通过探求两者不同的含义和回顾“归异”之争的演变历史与争论焦点,分析了两者各自的优势以及“归化”与“信”,“异化”与“达”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从翻译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归异’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数学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数学素质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阐述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关系,旨在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  相似文献   
64.
英汉习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文化内涵也有差异。该文先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神话和地域环境四方面讨论了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不同,然后分析了引起习语翻译障碍的原因,依据等效翻译理论对习语翻译的方法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5.
文化生产力的崛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的文化生产力概念包含着正确把握现代社会智能生产力的指导性原则。文化生产力的提出, 使文化知识从非独立因素变为独立因素,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现代文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将对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和经营管理及领导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财富的分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生产力有了突破性发展,但在总体水平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应当强化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建立起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66.
论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剪纸的产生、发展及其造型观念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形式、功能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语言及其对作者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67.
论先进文化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客体尺度、主体尺度、社会尺度三者的统一。先进文化的功能体现在民族凝聚、教化塑造、价值导向、社会批判四个方面。建设新时期先进文化,并探索其建构路径,是文化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68.
《溪蛮丛笑》一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 12世纪时沅江流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土产方物、文物古迹 ,是研究这一时期湘西民族史及历史民族文化状况的珍贵资料。原书作者朱辅为南宋人 ,其生卒年代、仕履经历及其人品才识的具体情况史料缺载 ,本文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借助《溪蛮丛笑》一书本身和叶钱为该书所作序言及其他相关零星资料 ,尽可能对朱辅的生平、为人品格和才情学识加以大致复原  相似文献   
69.
在19世纪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中,除了存在世俗人道主义外,还存在基督教人道主义精神,即以上帝的名义对人类进行关爱.而基督教人道主义又包括伦理建构和神性启示两种内涵.其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上帝的名义关怀人,以促进道德完善为己任.而区别在于前者只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而后者所体现的爱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伦理学建构,而是源于人悲剧性处境的先验设定和人有限性的体现的一种神性启示,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具有生存价值论意义的人性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70.
我们在文化战略上应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在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广纳天下之精华,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未来的世界必将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或统一,也就是东西文化精神的结合、融合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