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1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64篇
民族学   46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509篇
理论方法论   596篇
综合类   8414篇
社会学   77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843篇
  2011年   965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709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编辑的文化视野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的文化视野、社会角色、知识结构与精神产品密切相关。反映时代主流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更多地指向现实和未来;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服从于社会现实,并着力体现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导向;导向性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在对精神产品的选择、加工活动中引导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编辑的社会角色有社会的规范性角色、学科权威角色和内化式角色,编辑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识过程决定了其对精神产品选择时的价值取向。编辑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精神产品的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同时又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升华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72.
科技隐喻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科技隐喻的功能,以便阐明在科学语言中使用隐喻的必要性,进而详细讨论了科技隐喻的特点,阐明其系统性、清晰性和持久性特征。最后指出,科技隐喻存在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必须根据译文读者对其文化内涵的熟悉程度,分别采取直译、直译加注和转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3.
论文以1949年为界,分两大部分叙述了迄今为止大约100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的保护。总结出1949年后中国近代文物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特征,即前期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保护观念为主,80年代以来发展为逐渐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74.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道路要受到行业内部特殊矛盾运动形态的制约。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例透视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有关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过程和特点的具象把握。在整个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艺术表演团体固有的政治-伦理角色、市场-经营角色、艺术-行业角色三重身份和伦理性目标、政治性目标、经济效益目标、审美价值目标等多重目标之间相互矛盾、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共同构成了艺术表演团体内部复杂的矛盾运动。而正是这种矛盾特殊性构成各级政府在推进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75.
河南是农业大省,要使河南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河南农业经济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业劳动力,而农业劳动力素质,特别是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则成为河南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文中重点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现状及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差距,最后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6.
云南昭通市作家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的深刻之处,是作者对红土高原农民生命处境的烦扰窘困背后的文化贫困进行思考,可作为当下中国贫困山区人们生存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文本.作品在揭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当地群众带来灾难的同时,揭示出来自农民思想意识深处的文化贫困.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对贫困地区的扶贫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扶贫,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扶贫.  相似文献   
77.
汉英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任何语言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文章通过对汉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学各个层次上的表现,以及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汉英文化影响的探讨,提出英美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8.
费耶阿本德所讨论的相对主义已经与传统的相对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他对相对主义的诠释在本质上是与他的不可通约的观点一致的。费耶阿本德的相对主义和不可通约超越了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绝对对立,同时也是后现代思想的源泉。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也是倡导一种文化多元论,对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9.
文章分析了英汉诅咒语的特征、分类、诅咒对象及方式的差异,阐述了宗教和神学对英汉诅咒语的影响,并从这一角度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验证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必然会在语言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0.
牛仔服伴随着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而来,唐装则复兴于繁荣的新世纪之初,本文以“牛仔服”和“唐装”的流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探寻其流行原因,来揭示服饰时尚中的文化变迁,并由此展现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传统的和现代的、全球的和本土的并存交融的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