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5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管理学   144篇
民族学   46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1574篇
理论方法论   570篇
综合类   8941篇
社会学   758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780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1002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912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The author, a former university faculty member who taught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nd now a nursing home resident, shares her observations about how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culture, and religious differences affect her care. She provides examples of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that can be annoying or cause harm, her coping strategies, and reasons many certified nursing assistants might never be fully fluent in English. She explains how international certified nursing assistants can benefit residents because of skills developed by family-centered care in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She also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the importance of being culturally competent about U.S. culture. She points out how religiousness not only affects residents but is a buffer for staff against the stress of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demanding low-wage work. Overall, the author likes receiving care from individuals from other countries, finding reward in comparing how her personal struggle with illness and paralysis resonates with the trauma of migration and how learning firsthand about varying beliefs and attitudes clarifies her identity and place in world history.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的职业教育历来拥有"使命文化"、"精神文化"和"观念文化"等文化"基因"。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中国职业教育却遭遇着使命模糊、精神缺少、观念偏颇等文化困境。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从文化角度去改革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93.
列宁对"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的强调带有明显的东方视野。首先,俄国等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落后的严重制约,这种制约不仅来自于一般工农群众方面,也来自于执政党自身;其次,从东西方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的比较看,俄国等东方国家绝对落后于西方,此种绝对意义上的文化落后也在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来,这使得俄共(布)无论在做经济工作还是管理国家来说,都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再次,俄共(布)文化力量不够,不仅是指一些共产党员在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方面不够,而且也是指俄共(布)深受俄国等东方国家旧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经济意识形态是指以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达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切身利益的观念体系,为特定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提供直接的辩护。经济学不是纯科学,它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属性。当代最典型的经济意识形态是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经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低碳经济"等经济概念都是西方垄断资本代言人制造出来的话语,包含意识形态的陷阱,我们应该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995.
比喻是对感知过程中产生的某种联想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联想"是比喻的心理基础。比喻的结构构成及其功能实现,都需建立在类比联想的基础之上。这种联想的产生会受到人们所生活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比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观察分析汉语中的比喻,能更好地了解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6.
语言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当前,旅游业空前繁荣,旅游英语翻译成为旅游这一文化交流活动中含有重要文化因子的关键环节。在旅游中,英语翻译与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直接关联。翻译质量的好与坏与旅游景点的文化因子的信息处理是否恰当密切相关。通过从文化角度来透视旅游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对比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差异,从而探讨旅游英语翻译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朱伟珏 《社会》2012,32(1):88-103
本文从权力与权力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的核心之一--时尚再生产理论进行考察。该理论基于以下两大主张:(1)时尚是生产场域与消费场域这两个相互独立的场域共同“协作”的结果;(2)权力关系贯穿于时尚与流行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布迪厄指出,不论是生产场域还是消费场域都是斗争的场所,行动者在此为争夺合法性与卓越化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时尚生产场域具有相对自主性,权力斗争并不直接表现为阶级或阶层间的对立,并以迂回的方式参加社会权力的合法化和再生产斗争。另一方面,消费场域即指阶级场域或支配阶级场域。消费者在该场域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分类斗争(阶级斗争)。权力关系直接反映了阶级关系。而且只有支配阶级才有权参加时尚与流行的再生产,中下阶层是无法加入此类卓越化游戏的,他们至多只能作为反衬而存在。反映统治阶级合法品味的时尚被广泛用来对下层阶级实施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998.
历史文化作为一种电视资源,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较高的传播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推进的大背景下,许多文化遗存由于各种原因行将消失,地方电视台文史栏目及时对其进行抢救性开发传播并保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影像版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999.
运用2005—2008年中国14个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违背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并且存在"生产率悖论";出口中学效应也不显著。虽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模正相关,但在控制其他影响出口规模的变量后,生产率与出口规模则呈现负相关;在控制其他影响生产率的变量后,出口规模与生产率同样也会呈现负相关。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其加工贸易等现实条件与经典理论假设的背离;而中国企业出口中学效应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则在于其自我选择效应的不显著和规模报酬递减。  相似文献   
1000.
Children's reasoning about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ccepting credit for one's own prosocial behavior was examined. Participants aged 7–11 years old in Japan and the USA (total N = 206) were presented with a series of stories in which a protagonist performs a good deed and is asked about it by another character. Across stories, the protagonist either truthfully acknowledges the deed or falsely denies it, in a statement that is made either in public or in private, and is addressed to either a teacher or to a peer. As predicted, Japanese children judged protagonists less favorably when they acknowledged the good deed in public rather than in private. Further, Japanese children tended to view modest lies more favorably overall than did children in the USA. These results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modesty in Japan and to the ways in which Japanese children take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context of communication when deciding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for individuals to convey information about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