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26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1451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却处于相对落后水平。为促进农产品出口,安徽建立了一系列农产品出口基地。文章通过对安徽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农产品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安徽省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的现状、找出安徽省农产品基地出口促进体系中政策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诸如加大资金扶持和指导创立培育品牌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究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品牌熟悉度与商家促销方式对其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模拟了网络购物情景,利用消费者的双系统信息处理理论(情感处理系统、认知处理系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行分析,检验了品牌熟悉度(高和低)和网络促销方式(价格促销与非价格促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于高熟悉度品牌,价格促销比非价格促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中介机制为情感处理系统;对于低熟悉度品牌,非价格促销比价格促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中介机制为认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3.
对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与评估,可为政府部门优化与调整产业发展、合理制定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突变级数法与离差最大化法构建农产品物流产业评估模型,并选取广东和山东两省20102014年相关数据对构建的评估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基础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当前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庞大的产业规模是现阶段支撑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进的突变级数评估模型既克服了主观赋权的局限,又不失科学性和合理性,计算简单,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揭示结构优化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以RCA衡量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有效分离工资、土地灌溉面积和汇率等因素后,实证研究发现技术结构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前经济背景下,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政策思路,需从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转移到结构优化的轨道上来。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政府需加大对高附加值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出口等环节的支持力度,营造寡占的农产品市场结构,鼓励和扶持创意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视觉传感技术在焊接机器人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文中介绍了基于视觉传感的 焊缝跟踪系统的分类及主动视觉和被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图像处理技术的滤波去噪、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和 特征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焊缝跟踪系统的控制结构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根据视觉传感系统测得 焊缝的信息,实时调节焊接参数以及焊枪角度等工艺参数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6.
搜集冰箱、洗衣机、空调三种大家电的线上销售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组间差异比较、多元回归分析等方式分析能效标识的市场引导效果。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不同等级家电产品的选择量存在差异,但不同能效等级间消费者满意度并无明显差异,能效等级并非是影响消费者选择和满意度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67.
作为衍生证券技术与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资产证券化在近30年来成为全球金融领域最重大而且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相比之下,中国证券市场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与缺陷,而金融产品单一更是主要问题之一。对国际上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产品演进历史的追溯表明,结构化产品创新是盈利多元化及业务多样化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制度环境和投资者需求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结构化产品开发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到在中国进行资产证券化更加适宜采取有选择的渐进的方式,同时积极开展结构化产品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8.
Previous studies examined how mood affects children's accuracy in matching emotional expressions and labels (label‐based tasks). This study was the first to assess how induced mood (positive, neutral, or negative) influenced five‐ to eight‐year‐olds' accuracy and reaction time using both context‐based tasks, which required inferring a character's emotion from a vignette, and label‐based tasks. Both tasks required choosing one of four facial expressions to respond. Children responded more accurately to label‐based questions relative to context‐based questions at the age of five to seven, but showed no differences at the age of eight, and whe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being identified was happiness, sadness, or surprise, but not disgust. For the context‐based questions, children were more accurate at inferring sad and disgusted emotions compared with happy and surprised emotions. Induced positive mood facilitated five‐year‐olds' processing (decreased reaction time) in both tasks compared with induced negative and neutral moods. Results demonstrate how task type and children's mood influence children's emotion processing at different ages.  相似文献   
69.
针对2004年以来河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主要存在缺乏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层次比较肤浅、红色旅游品牌产品比较缺乏等问题,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实际需求,提出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发展应该注重规划的与时俱进、市场调研的充分性、深度开发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及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产品等适合于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Understanding what social goals are associated with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behaviours, even after allowing for biases in interpretation of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social events,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o‐behavioural profile of bullies and victims. In the present study, 181 nine‐ to ten‐year‐olds' affective responses, attribution of intent, and social goals were assessed in the context of a series of ambiguous and overtly hostile provocation vignettes. Results showed that even after allowing for other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iases, social goals were meaningfully associated with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scores. Bullying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relationship‐building goals,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oals to be assertive over the provocateur when provocation was overtly hostile. Being victimized was associated with having submissive goals even when provocation was ambiguous and after accounting for attribution of hostile intent.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