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68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707篇
社会学   214篇
统计学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91.
基于核心制造规范的外包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将制造规范概念引入外包决策,从考虑企业长期绩效和长期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以制造规范核心度和流失度为控制变量的二维外包决策模型。决策模型将外包环境分为九种类型,涵盖了从内部制造、各种形式的外包,到简单采购等所有"买或做"的决策,尤其是对介于自制与简单采购之间灰色地带的外包,给出了考虑提供制造规范主体和供应商类型的不同类型合作和联盟治理结构策略。对四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典型产品近1000个零件的外包决策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对现实世界观察到的制造企业由于没有按照其中规律行事而导致失败的原因做出了合理而明确解释。  相似文献   
92.
在复杂经济系统的生存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期望约束,提出并建立了一个基于资源、惯性和期望约束的质量生存决策的三维基本模型.由于决策系统的质量生存性由质量生存核维持,但在一般情况下得不到质量生存核的解析解,因此对其大小、形状、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按照不同质量生存特性将三维决策空间进行了定性区域划分,最后用一个仿真实例进行了简单验证.  相似文献   
93.
internet网上旱地农业土壤灌溉和需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因特网旱地农业土壤灌溉和需水管理决策支持的设计和分析的介绍,较具体地阐明了internet技术在旱地农业土壤灌溉研究的应用,讲述了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功能,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该系统提供的决策分析模型。说明该系统是旱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94.
群决策中基于语言信息处理的一种理想点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针对具有自然语言评价信息的多指标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理想点法。该方法是采用近年来最新发展的LWD算子和LOWA算子对自然语言符号进行处理和运算,通过计算每个方案与正负理想点间的距离,最终确定最优方案,使该方案最贴近正理想点和最远离负理想点。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95.
群体决策过程组织研究述评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群体决策研究作为决策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在国内外方兴未艾, 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 理论体系. 作者结合近年来在群体决策, 特别是在决策过程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以决策 过程研究为侧重点对群体决策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并通过社会选择理论和集体决策理 论的比较, 对群体决策的研究框架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6.
合同管理中二层谈判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行为动机出发, 就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质量争端, 建立了N ash 均衡模型, 分析了合同 参数对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 中产品质量的控制作用. 另外, 还研究了基于二 层决策模型的合同管理中的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97.
企业经理风险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的两项研究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中国企业经理的风险决策行为。在研究一中,214名企业经理填答了效用测量表;在研究二中,82名企业经理填答风险决策情景模拟表。结果发现,个人特征(如性别、职位、所在企业的性质与规模等)、决策任务特征(如结果值的符号与大小)以及决策环境特征(如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状况、上司的风险态度等)均是影响企业经理风险决策行为的关键变量。本文为建立风险决策行为的理论或模型提供了基本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8.
两层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类非常现实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问题的决策机制:合作决策机制与独立决策机制,说明了它们的决策求解等价于求解具隐含约束的多目标规划问题。该问题可用增广加权Tchebycheff范数优化问题有效表示其非劣解集,可应用steuer Choo思想设计辅两层多目标决策的交互式方法。  相似文献   
99.
In a multi-method study that examined post-acquisition integration design decisions, managers were found to have poor insight into the values underlying their decision making. This lack of insight was not found to be moderated by increased levels of experience with acquisi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its effects were reflected in post-acquisi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00.
Recently, efforts to model and assess a system's resilience to disruptions due to environmental and adversarial threats hav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resilience in many disciplines, including sociology, psychology, computer networks,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to name a few. When assessing engineering system resilience, the resilience assessment typically considers a single performance measure, a disruption, a loss of performance, the time required to recover,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elements. We define and use a resilient engineered system definition that separates system resilience into platform and mission resilience. Most complex systems have multiple performance measure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using multiple objective decision analysis to assess system resilience f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performance measures using two distinct methods. The first method quantifies platform resilience and includes resilience and other “ilities” directly in the value hierarchy, while the second method quantifies mission resilience and uses the “ilitie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pected mission performance for every performance measure in the value hierarchy. We illustrate the mission resilience method using a transportation systems‐of‐systems network with varying levels of resilience due to the level of connectivity and autonomy of the vehicles and platform resilience by using a notional military example. Our analysis fou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fy performance in context with specific mission(s) and scenario(s) under specific threat(s) and then us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o help determine the resilience of a system for a given set of conditions. The example demonstrates how incorporating system mission resilience can improve performance for some performance measures while negatively affecting 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