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9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 112名湖南部分高校 4 0岁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职业意愿的问卷调查研究 ,发现他们较其它专业教师 ,在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行为 ,也较多地受到职业条件、职业社会地位、职业专业选择宽度等因素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narrative frames of recent vampire TV and cinematic storie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relations and female agency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narratives conjure up any liberating or empowering potential for their audience. The most significant elements of vampire fic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heroine, power relations, love triangles, and the objectification of male characters. The identified common patterns both reflect and generate a crucial shift in Western sexual poli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ddress the burning concerns this shift has aroused, invoking the anthropological concept of “reflexivity.” The analysis is further couched in the debate on female empowerment and post-feminist gender representations in popular culture, including the idea of sexual subjectivity and a diagnosis of post-feminism as “double entanglement.” The described changes within the contemporary vampire narratives should not be, however, simplified as new forms of sexist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3.
何心隐在伦理领域提出寡欲说。何心隐的寡欲说提倡节制欲望,提倡个人欲望的满足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表现出与传统儒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但更多地体现出与传统寡欲说的区别。何心隐的寡欲说,其理论主旨在于坚决反对无欲,通过对欲的内涵的新解,何心隐明确了欲的正当性和天然合理性,提倡育欲即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各种欲求,反对统治者对社会财富的垄断,表达出新兴市民阶层对物质利益和平等地位的渴求,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旧的社会秩序和传统道德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三位先锋小说家余华、王彪、艾伟分别从人性的层面、欲望的层面、记忆的层面对存在进行了相同的极端书写,描绘出了一幅相同的绝望的生存景观,又都以各自的方式对这"绝望"进行着反抗.  相似文献   
15.
宋明理学由理学和心学的纷争引发的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的逻辑转变,肇始于群体"公共空间"和个人"私人空间"基础上的"公"私"之辨,显示了宋明理学的哲学本体论由本质论向存在论的回归,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天理在人心"的提法虽为"私"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开启了门缝,但也为天理的确认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度",即如何让"理"来引导"欲".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小说摒弃了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地位决定论、经济决定论观点,以新的历史观念、新的历史意识解读历史,以家族史代替"正史",着重表现了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及人性、欲望的冲突在历史斗争中的作用,完成了"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到"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的颠覆,将历史主观化、个人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80— 90年代出现的“新都市文学” ,其创作人数、作品的数量均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但却始终没有出现精品大作 ,也没有成为世纪之交的文学的主导。经过归纳、概括和总结发现“新都市文学”有如下的优点和不足 :一、个人化写作与平面化叙事 ,但过于生活化、经验化 ,缺乏文学的历史感和思想的复杂性 ;二、欲望与异化这两大主题 ,虽然造就了新都市文化 ,但缺乏开阔的发展视野与胸怀 ,成为新都市文学的局限 ;三、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类型化 ,虽然刻画了都市新人类形象 ,但也正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 ;四、创作方法上虽然对后现代主义采用了容纳和吸收的态度 ,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事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混淆不清 ;五、新都市文学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内涵中的产物 ,也只能是这场城市化运动中的神话讲述 ,似乎多了时代性 ,而少了历史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18.
人是各种欲望的综合体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多是处于欲望、社会文化环境与人格的冲突之中 ;在小说中 ,张爱玲从显型与隐型双方面揭示了人的欲望 ,并且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对女性生存问题进行了探索 ,是“五四”以来“人的发现”的深化和具体化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欲望的束缚、个体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需要而带上的人格面具 ,也都是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嘉莉妹妹》的主人公嘉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城市中努力奋斗的经历和事迹为参照,同时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女性的生存现状,尝试对二者在时代背景、文化传统、欲望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极其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两性关系和谐维系、共同发展的新思路,为中国女性发展的现状提供一个学理式的文本解读,也为新时期的女性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考辨了儒家的“逝者如斯夫”、“天下归仁”、“可欲之谓善”、“万物皆备于我”、格物之“格”五句经典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