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古韵标准》是清代学者江永研究古音分部的力作。《古韵标准》一书涉及的方言材料很多,通过初步整理,可以把江永使用的方言材料归纳为五种类型:(1)直接阐述方言的重要性;(2)以方音证明语音的演变;(3)以方音说明方言和通语的语音对应;(4)以方音证明古音的分合关系;(5)用方音解释古韵特例。江永“方言比证”的研究思路,实际上要超过欧洲语言学家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42.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制度在语言中的反映。借词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蒙古语亲属称谓词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蒙、汉两个民族在婚姻家庭层面上的影响特点。从语言、文化和婚姻的角度可以说明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借入特点。  相似文献   
43.
不同的民族对兄弟姐妹的行次问题的认知和表述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突出反映在各民族亲属称谓词语系统中。在漫长的岁月中,汉语词汇形成了相当复杂的排行标志体系,尤其是排行最大、次大和最小者的排行标志最为丰富多彩。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语中的排行标志就像镜子,折射了传统社会、家庭、观念的面貌及其变革。  相似文献   
44.
文章比较了“”字在晋语和部分南方方言中的实例。从“■”字的引申用法可以看出 ,北方的晋语多往抽象的比喻义发展 ,而南方方言则多向实体义和抽象的时空义发展。  相似文献   
45.
语言的变异与变化不仅受到语言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制约。对江苏省一个乡村语音变项的调查表明,为适应城市化所带来的潜在的社会与文化转型,一些乡村社区的居民正在调整自己的语言,而这种调整又因年龄、阶层、性别、语言态度等有所差异。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多样性正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复杂的社会交往的需要。  相似文献   
46.
甬舟方言同宗同脉,通过对甬舟两地语言的分析对比,印证宁波与舟山的历史渊源关系,舟山群岛的移民史实以及相承的民风民俗。由此个案,进一步论证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可以跨越江海的"桥梁";语言是载体,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47.
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开口一等韵字读齐齿呼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地理分布、声类分布、韵类分布进行细致的考察,认为:开口一等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读齐齿呼现象与韵母主元音、声母的发音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这是受一定语音条件制约而产生的具有规律性语音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以汉语方言中日母与泥、来二母分合关系为观察点,对现代汉语方言中日母复杂多样的今读形式作出解释,认为日母在南北方言中不同的表现其实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相同性质的音变,进而对日母的发展演变路径作出了拟测。  相似文献   
49.
"解释学循环"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论证循环关系,这一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具有深刻意义。因为科学理解的过程不是一个首尾相接的封闭圆,而是从独白到对话的问答逻辑,从封闭到开放的现时态境遇,从静止的样态到能动的进步模式。  相似文献   
50.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