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341篇
社会学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In this essay, I argue that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and Cognition, and indeed, Sociology as a discipline, would do well to join in larger conversations concerning the interconnections of culture, thought, and action. In the pages to follow, I discuss why I make this assertion as well as how such a feat might be accomplished.  相似文献   
102.
放任自流的利已主义自由竞争,会陷入弱肉强食的自然淘汰主义。而以适当的结构及规矩为基础的竞争,将为人与社会带来活力,人道主义竞争的价值便在于此。这概念在认同竞争存在的必要性的同时,也确保竞争不与人道精神脱节。人道主义竞争所包含的活力,与人道主义所关注的课题牢牢地联系起来。这正是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主流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认为 ,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概念实际上有违于小说创造的音乐学原则 ,只不过代表了小说史上某一种复调小说模式 ,可称之为“对话模式”的复调小说。鉴于此 ,本文将另一种基于音乐学原则的小说形态汇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概念 ,并对文学史上复调小说的成就别为两类 :一类是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对话小说 ,另一类是德·昆西、福楼拜、乔伊斯、赫胥黎、昆德拉等人的以对位原则为基础的音乐小说。  相似文献   
104.
How can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s engage students in building a shared commons to address inequalities and foster commitment to intergroup collaboration? Intergroup dialogue is one such possibility to provide forums for meaningful engagement among student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Finding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at n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 that students in intergroup dialogu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counterparts in control groups and social science comparison groups in their critiques of inequality and their commitments to post-college action to redress inequalities. Further, students in intergroup dialogues rated the frequency of the core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more highly than the social science comparison students.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help account for the greater increase in students’ critiques of inequality and commitment to post-college actions.  相似文献   
105.
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作家对待人物、世界的看法、态度、发现等往往流溢、呈示在作品形式结构上。莫言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复调”与“对话”如同一种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在整体上,他的作品常常采取了“对话”的结构方式。这是莫言作品蕴藏的生命主体精神在作品形态上的一种“全息”式表征。  相似文献   
106.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其理解观、视界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对话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对话教学,具有民主性、创生性、共享性等特征,在促进教学主体双方的共同成长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植田寿藏是日本昭和前期美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贡献是构建了以"表象性"为核心的美学、艺术哲学体系.植田寿藏美学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艺术世界无限的多样性、差异性的充分体认与尊重;(2)多重意义上的"对话"姿态;(3)"弱理论"品格.植田晚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治学理念,即"不是为了生活而学问,而是为了学问而生活",表达了他对于学问的纯粹性的坚守.实际上,在他的美学研究中.同样体现了他对于审美和艺术的自律价值、对它的纯粹性的坚守.这种自律的美学立场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免招致脱离社会、轻视内容甚至形式主义之类的批评.但是,如果考虑到植田理论形成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语境--日本军团主义疯狂对外扩张、发动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他所采取的这种超越的立场恰恰显示了其理论的可贵价值.这也是植田芙学能够获得学界量新认识和评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赛义德的对位理论:对位理论的提出、对位理论的概念及其实质和对位理论的意义,指出对位理论在运用到具有文化差异或冲突背景的文本阅读时,注重把文本与当时的文化历史语境、现世的批评语境和涉及的地理空间相结合,强调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历史交迭的关系。再者,作为批评视角的对位理论对实现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和观照批评理论本身也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中国翻译学术话语形成了由西方和中国传统译论构成的二元结构,产生了科学观和艺术观的对立。中国翻译的艺术观是中国传统翻译观的主流,是世界独特的译学模式,其中翻译绘画类比是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关键。它构成了翻译史的框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性思维取向。只有理清这一类比历史脉络才能真正理解际遇中的西方译论并与之平等对话。临摹意义的翻译观被创造性绘画的翻译观置换,原文"现实"同原文一道成为翻译的参照,缓和了作者/原文与译者/译文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真正消弭二元对立格局,建立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平等对话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共享世界的历史视阈。  相似文献   
110.
以语用学中Spe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幽默话语。指出理解幽默话语是人们通过对已知信息推理的不断修改与重考而找到最佳关联——幽默的真谛。同时因读者在理解时付出更多努力而获得补偿——开怀一笑。并以此为基础对传统幽默——中国相声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幽默根源在于错误推理的表面合理性,即说话者选择的最佳关联与听话者心中的最佳关联产生鲜明的对照和冲突,旨在探求关联性和幽默之间的关系,以期待对言语幽默有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