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转型期农村党组织执政权威弱化成因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执政权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与实践中考验出来的,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农村党组织的执政权威呈现弱化的趋势。党执政资源流失,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农村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是造成农村党组织执政权威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学科从自身的视角出发,都能给出解释。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对历史事实加以考察,不难发现,美国的文化渗透是推动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苏联社会的西化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而美国文化天生具有作为渗透工具的优势,加上美国政府高超的文化渗透技巧,使得美国的文化渗透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成为推动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然推行着文化渗透的政策,这应当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33.
在产业结构裂解(Disintegration)背景下,基于Jacobides(2006)的结构优势(Architectural advantages)理论,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中的一个汽车零部件企业——A公司的成长过程,探讨了在产业结构裂解背景下企业结构优势演进路径r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该企业的历史发展、企业能力和企业边界的演进过程,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裂解过程为企业的创新进入创造机遇,而产业链环节的创新进入与企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协同演进的过程,最终实现组织边界的演进,构筑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势。  相似文献   
34.
元代时,昆明已形成较大的穆斯林社群。在13世纪到19世纪的近六百年时间里,这一社群在昆明一直和平发展,最终形成"五坊"穆斯林社群的传统格局。然而,在19世纪中叶的"咸同事变"中,昆明穆斯林社群被完全摧毁。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时,昆明穆斯林又重新恢复了传统的"五坊"格局。半个世纪之后,在各种现代性因素的作用下,昆明穆斯林社群传统格局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35.
国内关于苏联解体诸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成绩斐然。学者们主要围绕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重要因素、直接原因展开研究,研究范围从以前偏重经济和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到民族主义、社会、文化、科技、外交等领域,并出现从全球化理论以及从三个代表思想反思苏联解体的新视角。对这些研究做一系统的梳理,无疑有利于对苏联解体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6.
卢毅 《东方论坛》2007,(6):78-82
在章门弟子内部,曾发生了一些严重分化.其中,黄侃、汪东、吴承仕等人与其他同门的矛盾,主要是因为思想分歧、个性冲突以及籍贯不同引起的;而鲁迅与钱玄同的分道扬镳,则是由于他们后期思想的差异和人脉关系的纠葛所造成.尽管如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仍未远离学术的轨道,他们的同门情谊也并未完全泯灭.今天看来,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客观公允、不以人废言的精神显然值得后人景仰.  相似文献   
37.
One hundred and one Fine Arts college students judged seventeen Western Master paintings of small groups spanning six centuries, using a semanticdifferential scale.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the paintings would porlray a decreased sense of social cohesiveness, reflecting Riesman’s (1950) characterization of social changes from inner-directed to other-directedness. A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ne of the two factors extracted, group solidarit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entury of painting, supporting Riesman’s thesis.  相似文献   
38.
"蓝英年现象"是在苏联解体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学术界和文化界所出现的一种超文学、超学科的文化思潮,是对苏联社会与苏联文学的深层反思.它不是某个人的个体现象,而是以蓝英年先生为代表的一种整体性文化现象."蓝英年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对于改变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传统模式,揭示苏联文学的历史真相,开创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新局面,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不同的,每一次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都是伴随着技术的飞跃而产生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得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主导,到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一些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出现了垂直分离的趋势,生产组织方式又出现了新的革命。如何把握技术进步的契机来选择自己的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前苏联解体15年之后的今天,俄罗斯传媒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所折射的不仅仅是俄罗斯当今社会的发展轨迹,更是描绘当下俄罗斯普通民众精神生活的缩略图。它和当代俄罗斯绘画、影像艺术等一道构成了当今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又因为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而这种变幻则是当代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