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问是师生之间情感和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提问的内容、发问主体、应答主体、问答主体搭配、助答策略、结束技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发问频率、待答时间等方面均存在着值得思考的典型问题。因此要认真对之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完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2.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浓重的宗教因素。《罪与罚》从一开始就一直暗示我们主人公存在着"杀人抢劫"的犯罪意识,这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人性中恶的原始存在的肯定。作者把人心中最深层、最隐秘、最复杂的活动全都揭示出来,使作品及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3.
在当前学科意识僵化的情境下,文艺学学科建设应该认清过分强调学科意识的弊端,努力寻求文艺学研究中的问题,更加关注提问的方式,加强方法的结合和转换,走综合研究的路子,从而有效突出和深化问题意识。研究认为,问题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打破已有的僵化的学科意识,拓展文艺学的研究视域,建立独立清醒的学科意识,而独立的学科意识反过来又能增强文艺学学科的吸纳能力;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相辅相成、有效互动才是推进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4.
针对最低工资调查中出现的敏感性问题,引入随机化回答技术,并针对定性和定量两类敏感性问题,分别引入不同的随机化回答模型。同时还考虑到最低工资调查中,不同调查单位对同一问题敏感程度不相同的特性,在定量问题的随机化回答模型中引入敏感性水平,对原有模型进行有效的改进,使被调查者能够更加积极配合最低工资调查,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由于各类敏感性问题造成的非抽样误差。这套随机化处理方法还可推广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敏感性问题中。  相似文献   
75.
Two styles of cognitive interviewing exist, thinking aloud (TA) and verbal probing (VP), but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undertaken which compare the two. This paper reports on such a comparison, which wa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rits and drawbacks of each approach. VP finds more problems than TA. TA appears to be better at examining respondents’ understandings of the underlying concepts behind each question; VP is better for exploring specific terms in each question. TA interviews appeared to generat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ow respondents used information from their past experiences to select codes in closed‐ended questions.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eventual redrafting of the questions respondents were asked about, there was very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P and TA interviews.  相似文献   
76.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核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权作为与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其地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提出"环境权"这一概念以来,几十年过去了,理论上的混乱、立法上的迟缓和司法实践中的被排斥,与学者们当初提出"环境权"时的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是对现有的环境权理论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出环境权处于困境的原因,并提出走出困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77.
通过提出"钱学森之问",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分析,就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给出"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即要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变政府"全能"为"有限",还权于大学,改革高校投资体制和经费拨付制度,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对杰出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讨论了加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需求,从加强学生思维延伸、思维拓展与逆向思维的培养;引导教师改进知识传授方式与教学组织过程;正确处理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辩证关系;关注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与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四个方面择讨了利用数学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初,直觉主义者摩尔以"开放性问题"的论证来反对自然主义用自然性质给"善"下定义,主张"善"只能靠直觉去把握.但因为"直觉"难以言明,所以不能彻底驳倒自然主义.其后的非认知主义者黑尔通过揭示道德语言的用法,强调评价功能是道德语言的特殊性,为"开放性问题"的论证提供新辩护.作为应对,自然主义者既通过"性质综合同一性定义"的理论继续反驳该论证,又揭示了非道德语词也可能具有的评价功能,回应了非认知主义的批评,以新自然主义的方式再度复兴.在关于"开放性问题"论证的长期争论过程中,西方元伦理学的各流派此起彼伏,纷至沓来,形成了西方元伦理学百家争鸣的局面.全面把握上述论争和走向,对于国内元伦理学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疑问表否定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反问句研究,二者在研究视角上具有本质区别。反问句的研究重在全面考察其本相、特点、句法构造、应答系统、语用价值以及话语理解等,同时也侧重对其句法与语义理据的分析。而我们所做的疑问表示否定的研究则立足于打通疑问和否定的关系,探究疑问和否定的相通性,重点考察疑问句表否定意义的用法。此时的反问句被认为是疑问表否定用法的句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