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系统梳理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理论观点,辩证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城市竞争力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经历了从城市经济活动的物质决定论到非经济因素的引入;另一方面,人口发展对于城市经济活动的能动作用越发凸显,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影响,而人力资本一直被视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人口文化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和人口迁移等五个方面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关系紧密,现阶段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62.
In theory, declines in national fertility boost schooling by reducing age dependency, bu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the size and catalysts of this dividend. We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by using a detailed framework and decomposition methods. Results about catalysts suggest that, beyond policy, dividends depend on characteristics of fertility transitions and changes in employment,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ublic commitment to education. Results about the size of Africa's schooling dividends are mixed. On one hand, the annual schooling resource per child grew on average by $73 between 1990 and 2005, with a third of this growth tied to trends in age dependency. Yet despite these nominal gains, Africa lost ground relative to the world partly because age dependency declined even more in other regions. Only after 2105,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deadline, will Africa begin to narrow its gap vis-à-vis the world average. Also, dividends are predicted to accrue earlier among countries already having higher enrollments, suggesting that transitions may initially raise schooling inequality across sub-Sahar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63.
人口因素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昉 《科学发展》2013,(6):101-113
中国过去一直保持10%的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以来人口红利消失后,潜在经济增长率马上降下来。如果我们不接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事实,同时国际上还有强劲需求,那么我们很可能还继续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而导致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相偏离。但是欧美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国际需求下降,这反而给我们一个进行速度调整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我国被迫接受调整。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意外之喜。因此,不应该通过拉动需求来使经济发展超越潜在增长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潜在增长率不可以提高。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供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64.
“Downshifting,” reducing work hours, thereby income, to increase leisure time, offers a possible individual‐level solution to the stress many experience from long working hours and work intensification. Recently, some have argued that an increase in leisure time with a reduction in income might also foster pro‐environmental lifestyles as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the “voluntary simplicity” movement.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wnshift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s scant, with equivocal results, and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wnshifting and environmental lifestyles are even more rare. Survey data from a western Canadian city reveal nonsignificant impacts of downshifting on two measures of quality of lif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atisfaction with time use) as well as on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practices. However, downshifting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ustainable household practices. In order for downshifting to have more widespread positive effects, further structural changes in broader domains such as work culture, urban design, and support for families will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65.
刘琦  郭剑雄 《西北人口》2013,(6):13-18,24
由工业化、城市化引致的农村人口偏好结构转变加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为农业由人口数量红利型向人口质量红利型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内地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农村人口偏好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人力资本虽对农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低于现代物质资本的贡献,东部地区农业发展仍依赖物质资本红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偏好进一步得到强化,东部地区将率先实现人口质量红利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Meade)提出的西方社会分红理论为依据,西方国家展开了社会分红的实践,形成了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全民分红模式在内的四种代表性模式,虽然内涵不同、比例不一、目的相异,但大多都具有将国企红利上缴国家,国家返利惠民的共同特征。2007年我国虽然结束了国企只交税不交利的历史,但是现行的国企红利分配制度仍然停留在“取之于国企,用之于国企”的体内循环格局,尚未形成国有资本预算支出的民生化制度安排。因此,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确立国企红利“国民与国企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民生财政为导向,在逐步扩大收缴范围并提升比例的基础上,调整并优化国企红利预算支出结构,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以不同形式分享国企分红收益。  相似文献   
67.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数据的获取和存储,很多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同时数据的维度也越来越高,噪声变量越来越多,因此在建模分析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从高维的变量中筛选出少数的重要变量。针对因变量取值为(0,1)区间的比例数据提出了正则化Beta回归,研究了在LASSO、SCAD和MCP三种惩罚方法下的极大似然估计及其渐进性质。统计模拟表明MCP的方法会优于SCAD和LASSO,并且随着样本量的增大,SCAD的方法也将优于LASSO。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中国上市公司股息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中。  相似文献   
68.
对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本文不同意那种基于人口红利消失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解释。目前的担心是,我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收缩过程,有效需求的减少将导致当期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增加。本文认为,我国仍处在人口红利收获期,目前的增速下降与2002-2012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同一关键驱动因素导致的。房地产投资变化及其乘数效应是拉动中国经济走出1997-2001年通货收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2002-2014年新增 GDP 的63%是新增房地产投资的贡献,同时又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驱动力量;另外,资源的"空间错配"和政府强化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干预,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确的增速下降原因判断对于合理的应对选择至关重要。正确的应对选择应当是:调整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使大都市区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通过进一步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和打破垄断来激发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69.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支付股利?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从行为公司财务角度出发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该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假设,认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则现金股利政策应该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则理性的管理层会为了提高股价,迎合股东对股利不断变化的偏好.结合股利的迎合理论,融入新近出现的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基于沪深两市2000-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我国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引入现金股利溢价指标,研究了公司股利支付意愿与现金股利溢价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处于同一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倾向有较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及盈利能力以及股利政策连续性指标强;面对更高的股利溢价时会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研究证明,股利迎合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70.
    
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是A股监管层近期提高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系统论构建了实证分析框架,检验结果显示股利政策具有直接定价功能和间接定价功能,即股利支付水平与企业股价显著正相关,同时股利政策还可以提高会计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当企业的代理风险较高时,支付现金股利可以降低代理风险,进而提高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利政策信息披露和股利支付的频率,投资者应该在投资决策时提高对股利信息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