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740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61.
当代散文的创作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 ,表现出一种明晰的追思意识 ,又探求对其本体的现代理性的把握 ,强调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感的审视与思辨。这种创作趋向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实现传统文化观念的更新与转化 ,其作用是积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2.
李存葆的散文题材广泛,极具时代感和深锐性,他把生命感悟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分析,对生命气韵进行反思。借助散文叙事,李存葆描画生态环境的问题及伴生的生存危机,追问时代的精神病症,其析理清晰透彻,层层推进,发人深醒。  相似文献   
63.
梁向阳 《唐都学刊》2001,17(2):98-101
"羊"是刘成章自我形象的意象符号,也是其眷恋陕北的象征.在这个中心纽结下,作家一方面以陕北风情为散文创作展开的原点,另一方面通过诗意化的方式表达对土地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64.
郭兴文 《唐都学刊》2002,18(3):63-67
在目前所有的新闻、文艺理论中 ,都称“杂文是散文的一部分” ,造成概念上的逻辑混乱与悖论。杂文是可袭取多种文学和非文学的文体形式 ,杂取各种文本艺术表现方式 ;从这个“杂交”特征以及文体概念相交理论 ,重新界定杂文在文学概念范畴中应是一个独立的“种概念”。  相似文献   
65.
文学语言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五四散文“个性”的表达。白话代替文言的新文学语言变革带来的不是“可以”表达个性,而是表达了文言所无法表达的“个性”内涵。文言表达的“个性”是指与正统相对立的那些价值观念,其话语方式还是文言的。与此不同,五四的白话语言首先是一种自我的言说方式,它为个体的任何形式、内容的表达敞开了空间。通过白话及其言说方式,现代散文表达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个性”内涵。从语言变革角度可以更好的认识现代散文中个性内涵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66.
彭燕郊是中国现代继鲁迅之后在散文诗写作上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众多散文诗"以思考代替抒情",并让思想有了诗性的音乐化了的形式,体现出了思想和音乐相交响的新的艺术形式。这类作为诗的散文诗,与一般的诗化散文有很大的不同,它非常关注自身的结构和肌理,尤其是内在的节奏感。彭燕郊的这类散文诗体现了现代诗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7.
何其芳的散文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独立创作到最关心的是人间的事情的变化过程。对于前者,原本是书斋里耽美的梦幻者,30年代北平的帝都文化及其大学校园文化和北平文坛的影响是他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对于后者,切入社会现实激发了他悲天悯人的人性因子,再加上阶级论的文学思想的影响,是其后期散文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香港散文诗创作近年出现一个高潮,此前散文诗在香港受到相当的冷遇。散文诗创作主客观条件都相当充足的香港诗坛迟至90年代才有散文诗热的出现,与两岸三地的历史背景及文坛的互动不无关系。香港散文诗取得的成就与香港新诗创作取得的成就互为照应,未来的香港散文诗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类。  相似文献   
69.
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看法。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著作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作者的权利和鼓励创作。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所在的单位或者委托人。纪实文学记述的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仍然可以在辨明作者之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0.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辨析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考察其来龙去脉,既可以追溯诗赋观的源流,又可以厘清六朝人与汉人诗赋观的异同,还可以初步勾勒这两个时期诗赋辨体的情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