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李斌  陈东景  李岫 《东方论坛》2011,(1):98-101
构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基于生态足迹的饭店生态效率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对饭店占地、能源、水、食物、纺织品、纸制品、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和饭店总生态足迹、每房晚生态足迹、人均餐生态足迹的计算以及以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影响数值的饭店生态效率计算。最后指出生态足迹分析法可为提高饭店生态效率、促进绿色饭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结合生态型企业建设的要求,可建立以集体智慧为动力,以生态效率为目标,由生态战略、生态动作和生态文化构成的"三位一体"生态型企业协同进化管理框架模型。企业生态观、企业资源能力和企业动作能力在集体智慧作用下共同构成了生态型企业内部协同进化管理的三要素。基于集体智慧的生态型企业外部协同进化管理涉及外部环境、合作者、利益相关者、以及竞争者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2000年以来30个省(市)跨期可比的生态效率,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类因素影响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区域生态效率呈空间集聚态势,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专利授权总数和资本劳动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积极的直接效应,且对邻近区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的各类效应均不显著,以原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代表的价格机制、企业研发人力投入占比反而对本地生态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建议:以生态效率为核心建立区域考核约束机制,在提升城镇化质量、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创新投入结构等的同时,还需重视各类机制和结构的协同创新,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差异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承载指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石化企业的生态承载力,验证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企业生态效率测算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能为石化企业的生态效率状态判断提供理论工具。该方法有助于发现石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问题,从而为相关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impressive results achieved by several companies through the Six Sigma technique have motivated other organisations to follow their footsteps in search for competitiveness. As noticed in the literature, most Six Sigma projects in manufacturing have aimed to obtain process enhancements, focusing mostly on optimising product cycle times with almost non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environmental aspects as part of their developments. Furthermore, organisations have been worrying worldwide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seeking to foster their eco-efficiency. As a resul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formally introduce the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to the Six Sigma technique by proposing a procedure to i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to the DMAIC process as a way to increase the eco-efficiency level of the firm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 conceptual procedure to i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to the Six Sigma DMAIC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verify its possible application to real-life situations an action research was developed and could verify that the traditional Six Sigma approach (dealing only with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variables) was capable of improving the eco-efficiency level of the process area under study by 11%.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s part of the DMAIC technique as per the proposed approach allowed an additional 20% gain, which demonstrates its adequacy to increase the eco-efficiency level of the manufacturing area under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是党和国家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和促进社会文明转型的战略选择,其实质是对生态效率的价值追求。生态效率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道德价值。生态效率不仅影响到能源效率、环境效率、资本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发挥,还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最终成败,生态效率的实现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我国当前低碳经济下生态效率的实现还面临着思想认识偏差、公众参与缺位、技术创新瓶颈和制度供给不足等诸多困境。着力促进价值理念更新、公众参与、低碳技术创新和法律制度完善对促进生态效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恩旭  武春友 《管理学报》2011,8(3):443-450
建立了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30个地区1995~2007年的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将测度结果按照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对生态效率变化趋势进行了收敛检验。结果显示:1995~2007年中国的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率均值的高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其中东部、西部、东北呈生态效率下降趋势,中部呈上升趋势,只有东部地区生态效率均值高于全国均值,其余地区生态效率均值都低于全国均值;通过收敛检验可以看出1995~2007年间,中国生态效率呈发散趋势,即差距在逐渐增大,其主要受东部地区生态效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增长使我们需要从关注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到关注资源的生态效率。发展以生态效率为本质的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率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使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研发投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等,而各地区应依据综合效率分解结果及各因素影响效应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值分析的产业集聚区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攀  耿勇  陈超 《管理学报》2008,5(2):243-249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及方法,将产业集聚系统的产业、人口、资源和环境生态等各个子系统统一起来,建立基于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产业集聚系统的发展现状、动态与动因整合分析,以此来指导和优化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以大连七贤岭产业化基地为案例开展了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