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7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700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4251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论文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并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
为了克服传统贸易制度忽略环境因素的缺陷,建立全球性绿色贸易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 的。但是,由于涉及主权转让、相对优势变动、技术性障碍,特别是发达国家推诿责任等因素的影响,该制度的建 立还尚费时日。因此,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3.
生态主义从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政治法律、发展模式或道路、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运动等各方面全面勃兴。这对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必然对其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扬弃现行地理环境概念,重新定义自然环境;扬弃现行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作用的理论,提出自然生态力范畴,并揭示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被动的最终决定作用;把自然环境纳入社会基本结构;提出自然生态力与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由现行三方面两对矛盾的体系发展为四方面三对矛盾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34.
论雍仲苯教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藏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感和感恩戴德思想,与雍仲苯教对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世间万物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哲理思想一脉相承,它在维护藏区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大量的苯教文献为依据,对雍仲苯教人与自然“合而无离”的生态伦理观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35.
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物种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了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进行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这些外来物种会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36.
绿党是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其哲学观是把生态环境利益上升为人类最高利益,并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家社会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它的出现带来的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性的挑战,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其生态权利之上的价值观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挑战表现为人民主权原则的动摇、基本人权原则的错位、权力制约原则的变异和法治原则的化。  相似文献   
37.
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祯中 《南都学坛》2005,25(1):113-115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人多地少、人增地减、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生产环境恶化、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对农业资源进行多目标、多层次、多环节的全方位开发利用,使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统一起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建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8.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果 ,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更新、道德的进步、思维方式的转变 ,最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由于自身的价值负载性和不当的社会运用 ,造成了它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39.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步伐使得主体语言逐渐取代少数语种,威胁着少数语种的存在与发展,造成了语言的生态失衡。因此,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语言规划,维持和保护少数语种。  相似文献   
40.
日知先生与"封建主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问题是为现代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国内学界就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限界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至50年代中晚期最终形成了三大主要学派,即所谓的"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以及"魏晋封建论"."50年代初,苏联史学界关于古代东方的研究成果较多地介绍到中国来,一部分中国学者开始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探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逐步形成了魏晋封建论的系统见解."[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