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705篇
理论方法论   226篇
综合类   4250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福建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思考与若干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实现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压力。结合福建省实际 ,提出建设生态强省的内涵与意义 ,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发展思路与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2.
“生态文艺学”作为一门新兴文艺学科 ,由于学者们所存在的视域差异及遵循的学术范式不同 ,其预构的文本存在着很多可写的形式 ,这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然而 ,从学科的发展来看 ,这种状态毕竟是一种不利因素 ,我们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检视 ,使它朝着理想的文本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53.
文章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对宁波影响、宁波与上海关系、新区建设与老城保护、宁波平原生态环境评价、城市特色塑造等今后城市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4.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 ,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区域被命名为“神圣雪域”。藏族通过想象、语言、神话及象征符号将地理上的高原解释为“人类学的高原” ,使之成为神圣化的精神家园。因而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青藏高原自然面貌与人文景观和谐地组合为一体 ,成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体。神圣生敬畏 ,敬畏生珍爱。对高原家乡神圣化的功能作用是珍爱保护它 ,是藏族人保护高原环境、美化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通过自然禁忌行为和规范加强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5.
实施文明修身工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工学院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介绍了新世纪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必要性,具体阐述了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主题和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6.
自中世纪以来的欧美史 ,是个人完全“脱颖而出”的历史。 19世纪后半叶 ,西方个人自由发展到一个高峰。但是获取了自由的个人却陷入了孤独、空虚的困境。“上帝死了 !”这并非一个耸人听闻的断言。许多哲学家、文学家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探讨 ,他们都试图寻找一条出路。法国作家约瑟夫·凯塞尔的小说《狮王》① 集中体现了人文学者们的思索与焦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阐析 ,揭示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57.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横贯两大陆的特殊生活中 ,他发现欧洲代表一种文明 ,美国则代表另一种文明。美国人有很强的道德意识 ,尚未被虚伪诡诈、势利庸俗的世风所玷污 ,但他们诚实的背后却隐藏着无知 ;欧洲有灿烂的文化 ,所以 ,欧洲人有教养 ,有品味 ,但他们却道貌岸然 ,内心充满门第等级、虚荣傲慢等传统偏见。通过新旧两大陆文明的对比 ,詹姆斯试图发现并阐释一种新的文明社会 ,使人类能在更高层面上和谐相处。他对此理想文明社会的探索及追求贯穿于他的主要作品及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58.
新时期的交通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必须从创建思想、创建工作思路到创建工作措施三方面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反思,并进行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59.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60.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胡适关于文明内涵的界定和中西近代民族文化意识的比较,进一步阐述胡适建立在比较、反省基础上的再造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出这是一种开放的、主动汇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的有效途径。因此,胡适文明观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