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3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3篇
丛书文集   511篇
理论方法论   232篇
综合类   3557篇
社会学   399篇
统计学   2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review over the main aspects concerning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within production processes, followed by empirical evidence on two local economic systems in Northern Italy, based on recent survey dat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onsideration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on the role of training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to training activities at firm level.The potential driving factors of training here analysed compound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labour demand dynamic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workforce features, and firm performances. We observe that training activities emerg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gh-performance practices, innovative labour demand features, workforce skill level, firm size, and are affected by labour flexibility in various direc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confirms most previous results but also adds further important insight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widening gap, between few innovatively evolving and many stagnant firms, could characterise the future dynamics of the Region. The high relevance of structural variables, labour demand factors and HRM/innovation practices shows that regional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labour policies should be jointly implemented for increasing potential firm productivity. This is a key concern for the current debate on local system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uropean and Italia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2.
西部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现状考察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可概括为: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实践范围有待拓展;运作机制有待创新;发展条件有待改善。推进西部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对策有:(一)努力构建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生态圈,包括:优化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内结构;强化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外结构;新化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联结销。(二)积极探索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3.
企业生态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质量管理理念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向质量管理理论渗透的结果。在介绍生态质量管理理念产生的基础上,提出从环境、顾客生态满意度、职业安全健康和企业生存能力四个方面评价企业的生态质量管理,并设计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综述了目前使用的各种低温外科手术器械的性能特点和适用场合。以当前使用最普遍的LN_2式冷疗仪为例对其原理、结构作了简要说明,着重指出其制造的关键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冷疗仪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为了克服传统贸易制度忽略环境因素的缺陷,建立全球性绿色贸易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 的。但是,由于涉及主权转让、相对优势变动、技术性障碍,特别是发达国家推诿责任等因素的影响,该制度的建 立还尚费时日。因此,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6.
生态主义从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政治法律、发展模式或道路、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运动等各方面全面勃兴。这对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必然对其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扬弃现行地理环境概念,重新定义自然环境;扬弃现行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作用的理论,提出自然生态力范畴,并揭示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被动的最终决定作用;把自然环境纳入社会基本结构;提出自然生态力与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由现行三方面两对矛盾的体系发展为四方面三对矛盾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7.
论雍仲苯教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藏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感和感恩戴德思想,与雍仲苯教对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世间万物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哲理思想一脉相承,它在维护藏区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大量的苯教文献为依据,对雍仲苯教人与自然“合而无离”的生态伦理观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28.
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物种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了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进行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这些外来物种会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29.
绿党是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其哲学观是把生态环境利益上升为人类最高利益,并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家社会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它的出现带来的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性的挑战,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其生态权利之上的价值观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挑战表现为人民主权原则的动摇、基本人权原则的错位、权力制约原则的变异和法治原则的化。  相似文献   
30.
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祯中 《南都学坛》2005,25(1):113-115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人多地少、人增地减、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生产环境恶化、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对农业资源进行多目标、多层次、多环节的全方位开发利用,使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统一起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建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