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8篇
人口学   99篇
丛书文集   306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2395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1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重要目标。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小康事关全局。本文就青海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差距及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2.
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科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文章立足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的实际,分析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科技创新现状,探讨了民族地区走科技创新的新路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转牧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结构的演进和制度结构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5.
在层层比较中作者们认为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具有总体比较落后、地域特征明显;观念比较陈旧、经费严重不足;民族特色突出、发展潜力较大;少数民族青少年为主体,多数以一课两操为支撑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6.
匈奴社会的管理比中原地区宽松,无以为生的中原贫民、留没匈奴之中原将士的亲属以及边民、奴婢等甘愿冒极大风险逃亡出塞,为的是去谋求生存.虽有障塞哨卡甚至腰斩酷刑却仍禁而不止.至西汉末年,汉廷所设四条恰从反面证明,时从中原北入匈奴谋求生存者已形成潮流.留居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一部分自愿参加了匈奴军队对汉军作战,还有中原人把穿井筑城治楼藏谷技术,以及计课人众畜物的疏记方法等带到匈奴地区.张骞、苏武、李陵等留居匈奴期间都曾娶胡妇建立家庭.李广利之死与殉葬无关.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97.
中国西北地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城市化问题。本文以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化对西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由此认为城市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西北各民族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8.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将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社会发育程度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公平与效率、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等方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99.
赵兵 《民族学刊》2015,6(3):68-71,123-124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其生态地位特别重要,本文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面临的基本生态问题,提出了岷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的原则、依据与目标,根据岷江上游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特征、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并确立了森林牧草、水域湿地、农田作物等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内容,切实有效维护该区域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0.
王美英 《民族学刊》2015,6(3):59-67,119-122
攀西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着特色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该地区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条件,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战略,积极走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早、稀、特、优等现代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当地群众脱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以攀西地区米易县为研究案例,积极探索该区域特色产业脱贫发展经验,对类似气候条件下特色产业扶贫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个案,以便能充分地开发利用特殊气候下的自然资源,实现长效扶贫,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