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河边云雀叫得欢》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权主义作家杰西卡.安德森的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曾经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这部小说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一位辗转回国的七旬老妇人劳拉一生的悲剧命运,劳拉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压抑与等待中虚度。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说和焦虑说来分析主人公劳拉悲剧的一生,并得出了劳拉的悲剧是社会文化的悲剧、也是女性自身的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博客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表达自我的一个虚拟的网络情境。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自我的基本工具,也是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基本符号。以符号学作为视角来考察博客,这个交流情境其实是"姿态"缺失的符号的集合体。其中,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符号,它在博客中的使用有自身的特性。通过语言文字,人们能够实现表达"自我"的目的。博客最显著的特性是互动性。这种互动,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的,同时,语言文字互动也完成了人的"自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对《印度之行》中的妇女形象 ,评论家的态度截然相反。有些人认为妇女体现了福斯特精心创造的“基督教人道主义者”的形象 ,有人却认为“福斯特经常把妇女视作敌人阵营中的一部分”。奎斯特小姐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评论家对她较少关注甚至出现误读。本文从女性学角度出发 ,运用拉康 ,克里斯蒂娃的精神分析的理论 ,试图解读奎斯特小姐的形象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揭示福斯特对女性世界的探索和他复杂的男性观。  相似文献   
14.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从一个辛苦为生计奔波的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社会感受出发,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的压迫与藐视,使得处于各种不同地位的黑人们为融入白人社会而有意无意地丧失了身份。从美国黑人的身份迷失入手,对主人公丧失身份、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揭露了美国工业社会中,人为的精神歧视会导致黑人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先验自我被看成是孤立的主体;相应地,悬搁、还原被看成是现象学认识论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其实,先验自我因其构造性具有普遍性而本身就是主体间性的,因而悬搁与还原更是形而上学的奠基。先验自我的本质在于逻辑性,先验自我自身的逻辑性决定了它被把握为什么:逻辑。它首先是一种功能,就其能进行构造而言,表现为主体性;就其构造性具有普遍性而言,表现为交互主体性。先验自我把自身把握为功能性、主体性、交互主体性,而这一切都源于先验自我将自身根本地把握为逻辑性,并从中阐明了我们日常的交互主体性的世界实际上就是先验自我的显发,先验自我与生活世界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一体。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个混沌未分的世界,它没有成见,没有一定,因而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后者则是我们个人在自身的经历中形成的属于个人的特殊的世界,它包含了我们个人的成见,总是从一定的角度出发去看事情,而对事情的其他可能性却视而不见,因而也就没有如实地把握事情本身。为了把握事情本身,我们就要从个人的特殊的有成见的生活世界返回到先验自我,那样一个没有成见的世界。而这就需要悬搁与还原———它使我们摆脱个人的特殊的生活世界,即摆脱特殊的视角,从而如其所是的观照事情,并在这种观照之中保持我们自身人之为人的本质。从而表明悬搁与还原在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本是一首爱情叙事诗,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曾先后七次被改编。呼应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的主题,从1917年欧阳予倩的京剧本到1935年季剑的五幕话剧,屡次的改编本都在借古人衣冠复活现代魂灵,凸显现代人在面对"爱的理想"和"家"这一有形牢笼或无形困境时的永恒挣扎,以及在妥协和反抗中现代自我觉醒的艰难。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来分析《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夫妇悲剧产生的根源。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麦克白夫妇正是因为他们的本我被激活后,自我在调节本我与超我以及外界环境的压力时失去平衡,引起压抑和焦虑,而他们排解这些情绪所用的自我防御机制则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自然·自我·自由——艺术的三个象征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象征”的视角 ,将艺术理解为对世界的象征性表达。象征意义的投射有三个维度 :外部世界 ,即“自然” ;内心世界 ,即“自我” ;理想世界 ,即“自由”。从这三个交错的维度观照艺术 ,可以将摹仿论、表现论和形式论融汇于同一参照系 ,而古代艺术、近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在表现主题上的变迁 ,则是象征关系在这个三维框架中的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中心发展任务。自E.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之后,已有大量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概念解析、测量方法和相关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西方有关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的影响,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20.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女性书写者对女性主体性的探寻呈现出不断变化深入的态势.即从张洁、张辛欣"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到王安忆、铁凝对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存在的特性的探寻,到林白、陈染文本从个我隐秘的生活、心理层面对性别个体女性自我的追问,再到王安忆<长恨歌>在一种平易的日常状态中展现女性个体生命的世俗形式及意义,营造一个世俗、民间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