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傅安国  岳童  侯光辉 《民族学刊》2022,13(9):108-118, 164
个体内生动力归根到底是人格动力的议题。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接续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使民族地区人口自身具备持续向上提升的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需要和认知两个视角来厘清西方的动机理论,发现其深具西欧与北美白人社会的文化价值与色彩,这些理论与中华民族地区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接口悖论”。故而民族地区扶贫与振兴语境下的“内生动力”,有别于西方心理学语境中自我决定理论所指的“内在动机”,它是一个中国化的心理学概念。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若要为民族地区脱贫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心理学理论,采用行动研究来构建民族性或地方性知识不失为一条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2.
中国近年来的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二元结构,而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决定其只能在低水平取得均衡.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应是积极发展区域中心城市或城市圈,以城市化中部地区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要注意要素聚集功能的建立.但这一过程不能由政府大规模投资来推动,否则会出新的结构失衡,城市化的内生增长动力在于分工网络的完善,这也是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内生增长前提下,发展中小企业是中部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3.
The present study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f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with 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goods. It investigates the decline of the domestic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ector for countries with lower initial stock of R&D due to partial integration in the form of free trade. The problem is investigated with empirical analysis for panel data for 12 EU accession countries in the period of 1990–2001. The specification relating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domestic and the available foreign stock of R&D is estimated with first-differences, ordinary least-squares, dynamic panel data, and GMM methods. The time series are highly persistent and the applied procedures have different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assumptions and the purpose of the analysis. All methods establish the comparable result that the foreign R&D stock interacted with the import share is a substantial and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role of the domestic R&D is insignificant for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verifying the decline of the sector with free trade.  相似文献   
24.
文章修改Hotelling模型的基本假定,假定厂商边际生产成本为正,交通成本由消费者负担,厂商区位可以为内生变量,也可以为外生变量,在此假定前提下,分析厂商的最优的区位—价格策略,以探讨最大差异化原则或者最小差异化原则何时成立,或者不成立。  相似文献   
25.
政府与企业成长--经济转轨时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外生成长论认为在企业同质性假设下,政府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非常关键.随着企业外部市场的完善,市场环境的趋同,企业外生成长论逐渐不能解释企业的成长.这就需要进入企业内部,将研究定位在企业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即用企业内生成长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成长,在企业外生成长论向内生成长转变的同时,政府在企业成长中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26.
乡村创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和实际切入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不仅成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还为我国乡村创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乡村情境是与创业活动紧密交互且不可剥离的要素,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焦点。通过梳理全球乡村创业研究脉络发现,异质性情境决定了乡村创业研究的侧重点,使不同区域开展的研究呈现发展不平衡且碎片化的特征。为推进我国乡村创业研究的内生理论发展,通过紧扣乡村创业活动与情境的互动这一核心特征,在梳理多维情境中乡村创业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情境下开展乡村创业研究的综合框架。该框架遵循资源依赖理论的逻辑,通过审视乡村情境各维度蕴含的资源,分析乡村创业同情境之间的资源依赖程度,强调最契合动态嵌入模式的选择。在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中,该嵌入模式的动态特征决定了乡村创业实现路径会不断演化甚至有双元嵌入融合的可能。结论进一步厘清了乡村创业的理论边界,有助于我国乡村创业研究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表明在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时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当地乡村情境为核心,合理编排相适配的资源,选择恰当的嵌入模式以促进当地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社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中国”,呈现出“新乡土中国”的发展样貌。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高柏镇乡村社会70年发展变革现实社会形态的呈现,借助对制度变迁理论中关于社会秩序议题的认知,把变革之中乡村社会秩序的构筑与形塑放在一个具有一定社会结构和网络关系的特定乡间聚落社会空间中,以考察村民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乡村组织),群体(乡村组织)与群体(乡村组织)之间,基于特定社会处境或利益诉求,展开不同互动形态和关系连接,去理解和分析当乡村社会传统的村落团结维系“遭遇”外来的行政性力量“嵌入”时,乡村社会原有的秩序形态如何适应并整合新的外来力量,进而内外两种力量相互之间进行着怎样的一系列互构和博弈,并最终形塑了乡村的社会团结和秩序维系及其变迁。研究得出:当外来的行政嵌入型秩序之力量(国家政权的制度法规建设与政策施政倡导、乡镇政权的行政命令与施政干预、驻村乡镇干部的村治行为等),进入到乡村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并与村庄内生型秩序之恒定准则和样态(家庭及其家族、人际关系与人情往来、村落规范与村庄权威、村民小组与村级组织等),在村庄这一现实场景中遭遇,并转而进行着一系列的互构和博弈时,乡村社会里既存的两种场域形态——村头公共舆论场(非正式组织化的)和村庄红白喜事场(正式组织化的),构成了乡村社会中外来的行政嵌入型秩序与村庄内生型秩序之力量互动整合的主要场域,也成为调试外嵌性秩序与内生型传统这两股不同的地方性社会秩序维系的主要力量源,并最终构筑起了乡村社会日常的秩序维系与团结基础。  相似文献   
2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Qual VAR model for incorporating information from qualitative and/or discrete variables in vector autoregressions. With a Qual VAR,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dynamic forecasts of the qualitative variable using standard VAR projections. Previous forecasting methods for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contrast, produce only static forecasts. I apply the Qual VAR to forecasting the 2001 business recession out of sample and to analyzing the Romer and Romer narrative measure of monetary policy contractions as an endogenous variable in a VAR. Out of sample, the model predicts the timing of the 2001 recession quite well relative to the recession probabilities put forth at the time by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Qual VARs—which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qualitative variable—can als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density forecasts of the other variables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29.
促进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发展,不仅要根据理论要求的逻辑完美性修改假设,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空间经济发展的现实修改模型的假设条件。由此,在研究上突破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单一生产要素流动假设的局限性,认为企业家与普通劳动者在地区间都可以流动,并且,普通劳动者在行业间也可以自由流动。与新经济地理学可解的经典模型——自由企业家模型相比,新的可解中心-外围模型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结论,发展了新的理论观点:突破点与持续点的大小比较存在三种关系。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化除了棒棒均衡的结果外,不仅可能出现内部非对称结构为稳定均衡的情形,也可能出现内部非对称结构与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均衡共存的情形,而不仅仅是对称结构与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均衡共存的情形;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工业品支出份额的增加,工业品间替代弹性的降低,会引起产业空间的稳定结构由对称结构向非对称结构转化;一旦产业空间结构演化的“黑洞条件”得到满足,则产业空间的稳定结构只能是内部非对称结构或中心-外围结构,而不仅仅是中心-外围的稳态结构。  相似文献   
30.
基于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田野调查,通过引入新内生发展理论,提出认同、赋权、创新、合作四要素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需要理性认知村落的命运,树立文化自信,提升主体对乡村“地域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通过确权、赋能提升村民可行性能力,进而将内外资源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参与政策、组织、业务和技术等的创新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部门、地区的联动。四要素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农牧民的主体地位,激活内外发展动力,对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