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61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1060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都显现出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国外的产学合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结合模式和以美国合作制为代表的、以学校为主的产学结合模式两大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多样化产学合作模式,健全产学合作法规,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我国当前产学合作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2.
本文在归纳中日韩三国师范教育制度建立过程的特点的基础上 ,获得启示 :师范教育要依据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先行发展 ;师范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立法宏观调控 ;师范教育不能全盘模、机械照搬旁人的模式  相似文献   
53.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风波说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 ,国家经济的整体活力与发展潜力将更多地取决于知识、技术与人才。这对面向 2 1世纪的世界各国 ,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 1)必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 2 )努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 3)合理储备高智能的人力资本 ;( 4)积极推行“科教兴国 ,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54.
对欧洲20世纪前各种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元素的综览显示:只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文学才堪称理性文学,此前彼后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倾向则只能称之为文学理性.而理性文学得以形成是顺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同为理性文学,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又在反封建、狭义与广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各具差异。理性文学曾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5.
鲁迅作品的经典性表征之一在于它广多的阐释性.在传统的政治性、阶级性"偏读"中,"我"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历程或多或少被忽视了的.重新阐释<故乡>,也即细密梳理、勾勒、陈列"我"的精神与情感过程,重新界定<故乡>的自我纾解特质.  相似文献   
56.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 ,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 ,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 ,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 ,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 ,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 ,也认为不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 ,更觉不宜  相似文献   
57.
郑杰文 《齐鲁学刊》2001,(3):98-102
我国古代的经学,由西汉今文经学到东汉古文经学,到魏晋“王学”,到南北朝隋唐疏注之学,到宋明义理之学,到乾嘉考据之学,经过了四次振荡式发展。造成经学振荡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文化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实现儒学社会价值与追求儒经学术品位的矛盾,以及经典文本特点(主要是文词的多义性和句义的可扩展性)这三点。经学振荡式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国学研究,必须贴近现实,面向社会,为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58.
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西方启蒙时代初期,人的主体性观念是以人的理性为基础建立的,人的理性与西方传统的上帝(超感性领域)观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西方近代社会人的主体性观念。尼采的"上帝死了",打破了西方社会人的主体性观念的内在和谐,虽为人的存在注入了生命活力,但由于尼采彻底抛弃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及近代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致使他的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主体性哲学陷入反理性主义泥潭而无法自拔。挣脱了传统制约的现代西方人的主体性观念在为西方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人与世界、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从而使现代西方人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认为,应把人的主体性确立在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及现代与传统的内在和谐的基本范畴内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9.
从大约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绘画中的印象派反思了“眼的所见”与“脑的所知”之间的异同;狭义相对论则反思了“眼可观察的相对时空”与“脑抽象出来的绝对时空”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对可观察的“所见”与抽象的“所知”之间关系的古典形式(概念)的最后探索,同时又都是通向现代形式(概念)最早的启蒙者.在科学、艺术这二大文化中出现的这两种探索,可以看成是对“人”这一认识主体在认识论中作用的哲学探索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60.
钱钟书的<谈艺录>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钱氏渊雅浩博的学力和洞微烛隐、老吏断狱的眼力为他从事"打通"式研究提供了可能.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敢向历代名家论短长的学术魄力,更体现了钱学独有的魅力.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