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193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33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1379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91.
预案制订的理论研究可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中的霍尔三维结构,即把预案制订过程处理为逻辑维、时间维和知识维。撇开具体的知识之维而对预案制订过程进行抽象研究,就是其逻辑和时间之维,逻辑维就是其逻辑模式及其逻辑方法,即事态集、行动集、预后集因素集合及其效用关系,时间维包括预测可能性事件、提出解决的目标或要求、搜集和研究材料、穷举对策、选择并拟案、评估和验证设想、定案等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992.
交响采风《香格里拉》以云南民间音乐为素材,运用交响乐的宏篇手法与结构逻辑进行了现代的发展。从其结构的分析入手,探索了这部作品在发展中国传统器乐结构中变奏原则上的创新艺术手法,尤其指出了它借鉴云南歌舞之乡的深厚传统基础而发展的多元结构手法,而这些手法的选择是作曲家充分考虑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历史经验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英语修辞条件句的相关问题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994.
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康德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澄清,指出康德表面上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机能中引出先验逻辑的诸范畴,实际上却是以先验逻辑的范畴为形式逻辑的诸判断形式奠基,从而使形式逻辑建立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上而“认识论化”了。文章最后结合康德先验逻辑的古代思想渊源和后世影响对其历史地位进行了初步的定位。  相似文献   
995.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政文 《文史哲》2002,(6):17-21
2 0世纪中国百年的文学史研究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经验实证方法论类型、理论逻辑方法论类型、文化阐释方法论类型。经验实证方法将文学事实何在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对象 ,将描述文学事实、建立有关文学史知识体系为研究的根本目的 ,但却忽视了文学史研究的人文特征 ,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理论逻辑方法将探索文学现象何以存在做为文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 ,力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理论体系和普遍精神逻辑中找寻寓藏于文学现象背后却又决定着文学发展的各种规律 ,但却常常忽视了文学史的历史复杂性和文学本位性。文化阐释方法将文学史研究判定为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在现时态中相互建构的个体对话过程 ,强调研究主体的个性文化功能和阐释效应 ,但其研究的知识性、有效性难以得到普遍的确立  相似文献   
99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终存在市场困惑,主要表现为迎合市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认识困境;市场吸纳容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之间存在包容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之间存在错位现象。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困惑的原因在于对“资本”的认知有失偏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认识不足,以及市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话语博弈的对象。理性看待资本、确立市场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探索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模式、甄别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情况以及灵活转变政府角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7.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党和人民实践的理论产物,其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深邃的历史逻辑及鲜明的现实逻辑。其在理论架构上以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为首要遵循,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导向,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为方法路径,以人民的评判为党的工作检验标尺。在新时代攻坚克难中,要把握好其坚持人民中心立场不动摇、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动摇、坚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不动摇的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998.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实践中创新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勇于直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治国理政实践与系列重要论述中始终强调问题意识。习近平的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坚持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接续问题思维的历史自觉以及回应现实问题的实践探索,并在提出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维度上展现出丰富的哲学意蕴。习近平的问题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创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问题思维的继承与发展,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方法意识,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99.
儿童早期发展是国家反贫困战略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反贫困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云南省Y县G乡X村中的混读班为个案,以利益相关者为切入点,解释了从县到乡镇再到村庄的运作过程中,学前教育反贫困是如何影响着早期儿童教育的。学前教育在“县-乡镇-村”的运作过程中,相关利益者对学前教育反贫困的价值和对象等方面均产生了认知偏差并在其具体运行中形成了特有的逻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县级政府与村民对学前教育反贫困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认知上发生偏差;另一方面是县级政府与村民对学前教育反贫困帮扶对象的识别存在偏差。其背后逻辑是: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是学前教育反贫困的社会基础,情与理之间的妥协是学前教育反贫困对象识别的机制,固守与变通是学前教育反贫困的精准管理逻辑。在这些逻辑之下,最终导致乡村学前教育反贫困实践与国家政策之间出现了偏离。为此,需要促进利益相关主体对学前教育反贫困的认知,制定乡村学前教育精准扶贫的专项政策,调整学前教育精准扶贫的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构建地方性的学前教育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国家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制度引导者、体系创新者、要素调配者和安全维护者。依循国家逻辑,要科学、理性地肯定、强化国家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要突出国家设计的数字乡村建设理念,突出国家主体的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突出政治引领的数字乡村建设路线,突出制度主导的数字乡村建设方式。防控乡村返贫,推进数字强国进程,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是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的价值取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国家逻辑应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协调城乡建设步伐,提高干部责任意识,追究违法违规责任,践行制度价值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