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47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黄曼君 《河北学刊》2006,26(5):122-124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212.
胡明 《河北学刊》2006,26(5):121-122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213.
自19世纪进化论诞生以来,演化、发展的观点日渐成为当代科学的核心概念。由存在的科学进入到演化的科学,已经成为20世纪科学思想的突出特征之一。这种科学思想,与富涵历史感和辩证法的黑格尔《逻辑学》,有着广泛的一致性。由此设想,撰写综合辩证法新成就、包涵当代科学思想的概念体系的逻辑学,既与数学化命题体系逻辑学并进,也对吸纳科学思想不足的现代哲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14.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演进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演进特点作了回顾,然后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流通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发展现状做一对比分析,结合中国加入WTO的现实环境,寻求中国流通领域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从而为今后中国流通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15.
近代中国的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1930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此后,随着邮政储蓄体系的发展,邮政储蓄在民国经济金融中的地位及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拟从微观金融机构、中观金融市场组织及宏观金融变迁的角度对邮政储蓄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展开论述,主要厘清邮政储蓄与近代金融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