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1342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研究以文献元分析为基础,开发量表并设计问卷提取相关因素,并以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调研对象进行调研,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其作进一步统计学处理与探索性验证。结果表明:集群网络协作能力、集群知识创新能力、集群科技产出能力、集群内外部环境、集群发展后劲是驱动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2.
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在华东地区7个省市中的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因子、教育与科技因子是阻碍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资源因子和就业因子是次要因素,而社会福利和投资因子对其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竞争力提升对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宏观环境;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引导结构升级;依托制造业优势,寻求创新发展模式;主动接轨华东省市,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山东省是中国农业大省,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连续十二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以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和食用油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有日本、东盟、韩国、美国和欧盟.出口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山东省农产品整体具有较强竞争力,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强.在山东省五大主要出口农产品中,水产品和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水果和食用油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水果、蔬菜、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畜产品和食用油籽国际竞争力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4.
利用2001-2009年中国30个省分分国别(地区)的出口贸易数据,采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国及地区在我国的出口贸易空间格局,发现各国(地区)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本文构建了考虑空间滞后因子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文化差异和运输距离对我国各省分国别(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邻省出口对本省的空间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而邻省与本省在出口伙伴国选择上的“竞争效应”并不明显;文化差异在各国及地区在我国各省的出口贸易中所起的限制性作用表现突出;而陆运距离对各省分国别(地区)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要明显大于海运距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断扩大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5.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贸易数据,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1997—2012年期间新西兰向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进口需求的增长是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增长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商品效应和整体竞争效应贡献率有所回升,表明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新西兰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结构有所优化,且在中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影响新西兰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增长的因素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6.
    
实现对外经贸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北京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方向.利用1986-2012年北京市出口需求与消费、投资需求的相关数据,通过VAR模型探讨了出口需求变化与内需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证模型估算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市出口需求变化影响内需增长,主要表现为出口需求的变化影响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出口需求每增加1%,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水平提高0.029 8%;另外,汇率、对外开放政策对于北京市内需的扩大有积极正向的影响.最后,文章探索了调整出口需求和扩大内需的有效方式,为北京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考察2004~2013年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量特征、市场结构及进出口集中度,并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但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2)中国在东盟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较分散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主要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多元化。(3)中国农产品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则较为显著。(4)中国对东盟7国的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要略高于出口互补性指数,这也印证了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108.
近期部分学者发现的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问题,可能是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导致的。为此文章选择加工贸易比重较低的辽宁省作为检验对象,对2003~2008年间持续存在的2644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生产率悖论”在该地区并不存在,高生产率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同时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市场进入成本等也会影响出口。针对人均利润、人均应收账款等方面的对比还发现,国内信用制度较差、交易成本过高也可能导致了中国企业“被迫出口”。  相似文献   
109.
在我国就业形势紧张、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逐年增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回顾,从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演进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依据德尔菲法整理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得出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要从就业市场需求角度出发,重点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团队合作、科研创新能力等10个维度47个指标要素的结论,这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光伏产品的出口大国,但由于核心技术缺乏等原因,目前仍无法成为出口强国。以近六年光伏产品的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CMS模型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存在的不足以及波动的影响因素,为切实提高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实现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