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运用现代美学理论,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影视现象,推断未来影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通过对会计信息表外披露必要性及目的的分析,阐述了企业会计信息表外披露的基本内容,并就如何搞好表外披露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3.
基本算法语句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了这四种基本语句在教学中常见问题,重点介绍了循环语句在解题中常遇到的几种算法思想.  相似文献   
104.
在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还是责令其承担如实陈述的义务,是各国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刑事司法状况而作出的立法选择.从当今世界各国宪法、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以及联合国有关文件的规定来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已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但我国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相反却规定其有如实陈述的义务.对于此,我国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权衡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的利弊和要求其如实陈述的利弊的基础上,拟对我国的立法选择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文章以英国古典和现代名家著作中的例句为倒分析了英语反意疑问句陈述部分与后附问句肯定与否定结构的几种搭配,以及各形式所表达的曲折语气;同时阐述了两部分的主谓一致现象,从主语和谓语动词两方面来分析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6.
案例的实证分析能够检验和深化理论研究,能够突出司法认定的难点并提供参照的释疑思路。对《刑事审判参考》28个自首案例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自首的本质是犯罪人主动提请司法机关追诉,自首从宽处罚的根据是节约司法资源的功利价值和给与罪犯亲友的人文关怀价值。自首成立要件中必须包含接受审查裁判的要素,二要件和三要件没有本质差异。主动性的理解偏重分析行为人有没有主动投案的可能性,并不是局限于"未被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狭义理解。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服务于实体法意义的定罪量刑,主要犯罪事实就是构成要件事实,包括基本犯罪的构成要件事实和加重处罚的构成要件事实。亲友介入的非典型自首认定依赖对自首本质的领会。  相似文献   
107.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是由作定语时主要用来指别中心语"人",后来发展到单独指别"人",这是从指别功能的多样性向指别功能的单一性转变,而这种指别程度要低于第一人称代词"我"和第二人称代词"你",因此可以用于"远指",这种"远指"功能是"他"得以虚化的语义基础。虚指性间接宾语"他"虚化必须具备四个句法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08.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新的历史分析方法.它受新史学的影响,与传统史学有着完全不同的史学观念。它反对连续,提倡断裂和去主体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分离出一个独特的分析层次。考古学历史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对话语规律的探讨,福柯用考古学的方法去分析文献、话语乃至陈述在不同条件、环境和关系中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以南宁建华建筑设计院为研究对象,设计CI导入的企业形象调查指标体系,并采用深度访谈法与填写问卷法进行企业形象实态调查,选用折线图对最终评分进行企业形象诊断,为下一阶段的CI策划与设计,CI实施与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0.
论题句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它直接影响论文写作的质量。但是不少学生难于写好论题句,其主要原因是不大熟悉论题句写作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要求,也不太了解论题句的限定作用和写作步骤。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掌握论题句的基本结构;遵循论题句的写作步骤;了解论题句的实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