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731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安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小说的语言呈现出客观冷静、充满理性的风格.其中,叙述代替了人物对话、大量的议论、注重小说结构的逻辑性、以及陈述句与短句的使用,凸现了小说语言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2.
当代美国学者海登.怀特认为事件与故事的差异在于故事特有的生成过程和再现模式。其实,两者的差异不仅体现于此,还在于被"发现"的事件与被"发明"的故事分别是创造性反应和能动性反映两种认识活动的结果。事件与故事之差异折射出发生认识论与能动反映论两种哲学观的分野。  相似文献   
73.
历史叙事实则体现了写作主体的精神动态,通过历史叙事呈现,我们可以洞察主体意识形态走向。鉴于台湾文学史的特性以及两岸相隔的现实,大陆的台湾文学史写作更突出了距离对视中包含的种种政治文化想象,通过考察历史叙事提供的言说疆域版图,一方面可以探掘这一想象空间的多面维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学科的发展建设。本文选择刘登翰、杨匡汉、黎湘萍以及朱立立等所撰写的几本台湾文学史著作为样本,试析大陆学者台湾文学史理论视野的位移及其背后意识形态的变动。  相似文献   
74.
20世纪90年代的市民小说对日常生活的本真书写和审美再现建构起日常生活的叙事诗学,同时,在民间立场上确立了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1.日常生活是生命个体此岸生存的意义支撑点;2.日常生活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75.
罗丹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在寓言、童话及科幻小说创作中均有卓越成就。其创作生动丰满且具当代性 ,其创作历程与成就从一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76.
楚文化的影响、时代精神的熏陶和特殊人生遭际共同促成了司马迁“好奇”的审美倾向 ,从而使《史记》在叙事风格上充满奇异之美 ,具体表现在 :为“倜傥非常之人”立传 ;夸张虚构情节 ,制造传奇色彩 ;有意采撷荒诞不经的神灵怪异之事 ,制造神秘感 ;乖离史实 ,突出奇人。  相似文献   
77.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78.
俄罗斯文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开辟了狂欢节仪式与文学艺术体裁的形成与发展关系这一研究视角。狂欢仪式本身对于民众富于影响的特征,以及通过这种仪式引发有关世界思考方式的变化,对电影叙事发展的研究极具启发价值。电影在诞生之初就具有狂欢节变体的特点,“庄谐”同一又是其发展至今的一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9.
文章以岭南晚清民间小说作家邵彬儒在其说书基础上编撰而成的通俗短篇小说集《俗话倾谈》为研究对象,从体制、叙事和语言三个方面探讨该书的文体形态,认为《俗话倾谈》虽为通俗短篇小说,却具有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体现了晚清时期通俗短篇小说文体积极吸收文言小说文体的因子以求新变的努力。  相似文献   
80.
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的苦难叙事与其自我认同有着深刻的关系。虽然"归来"作家揭示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政治运动对人的精神与肉体的迫害摧残,但他们的用心显然在于刻意强调自我无怨无悔的忠诚。在新时期之初,这正是知识分子获得历史主体地位的必要前提。但这也意味着知识分子放弃了对苦难、历史必要的追问,复杂的民族国家历史、个人情感记忆就此被简化,被悄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