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91.
被誉为“法兰西玫瑰”的《小王子》是一本世界著名的哲理童话,更是一部寓意生命的寓言。本文以小王子感悟爱与责任的过程为角度,从离开“爱的束缚”为始,经历了驯服他者的过程,最后又回归爱与责任。在当今这个处处都是人心荒漠的时代,探寻爱与责任的主题确实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作为现代影视重要表现手法的童话建构手段,深刻影响了当代娱乐影视发展模式与方向。无论是对经典童话故事的反传统审视,还是对于童话内核的基架式成人建构,抑或是融合魔幻、神话等元素的现代娱乐改编,童话以其想象、梦幻与自由等浪漫主义因质,契合了潜涵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始梦想。经典童话所蕴含于集体无意识中的认知方式与审美体验,促发了现代都市娱乐剧与魔幻主义影视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3.
汉画中鹿图像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94.
王尔德的童话在意象的运用和喻体的选取上与众不同。以王尔德的九篇童话为案例,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分析王尔德童话中所使用的比喻修辞和喻体的选择,探讨王尔德童话中比喻修辞的作用和特点,最终发现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其童话创作并未全然契合他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95.
史传的创作主要在为天,讲史主要在为民,而章回小说则主要在为己,这些不同的创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文体面貌,而创作目的的变化也正是史传发展为讲史、讲史又进一步发展为章回小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六朝志怪小说婚恋故事的一个情节要素就是“分离原则”,即人与异类之间的婚恋关系大多以分离告终。这种情节模式的产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原因,从发生学角度可以联想到上古高裸祭典的仪式性限制,从社会心理角度体现了乱世中人理想幻梦的破灭。此外,分离原则也与个体本能的安全需要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禁忌母题有关。  相似文献   
97.
受康德的审美无目的性主张影响,19世纪的童话创作与传统的说教型童话相比,更加注重美育。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力图在童话中充分体现文艺审美价值。但在消费社会的大环境下,其创作重心逐渐从感性愉悦转向生理快感。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和语言风格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分析出他的审美感官化倾向。  相似文献   
98.
"玻璃山"中的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山"中,巴塞尔姆运用戏仿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他对语言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深切关注.通过戏仿传统的小说形式,巴塞尔姆实现了他对语言进行的实验和革新;通过戏仿童话故事玻璃山,巴塞尔姆打破了人们对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通过戏仿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巴塞尔姆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现代社会扭曲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99.
满族人仙婚配故事情节结构看似简单,但却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仙妻情结不但是广大贫困民众心灵深处的贤妻情结,是他们对美的一种最直接的反映和表露,同时也是普通民众理想家庭生活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类故事最直接、最生动地抒发出满族民众心底的期冀与向往。这些动人的民间故事能让人们的理想和审美情趣得到飞扬。  相似文献   
100.
德国作家格拉斯强调自己既是作家也是公民,他把参与和批判视为自己的社会使命。在他看来,作家作为"同时代人",应当抵抗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精神";这基于他对荒诞现实的认识。他不断努力拓宽的现实主义概念,试图把下意识、想象、梦幻、虚构这些常被看做空幻的东西引入认识视野。他认为神话和童话具有某种领悟真实的创造性维度,能在碎片中亦即被打碎的真实中重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