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3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2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61篇
丛书文集   970篇
理论方法论   1061篇
综合类   5514篇
社会学   2595篇
统计学   71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1514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743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在对诗人静如的诗歌文本进行了详细考察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其诗歌所呈示的特质。  相似文献   
82.
沈阳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 ,在其二次创业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 ,掌握沈阳市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 ,构建适合沈阳市老年人口现状的养老保障模式 ,已经成为沈阳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中的素质教育却不容乐观。文章针对家庭中素质教育的现状,指出应以培养健康人格为核心,转变家长观念,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4.
在张炜的创作心理中潜在着浓重的民间情结 ,创作立场逐渐向民间转移。作品的思想倾向明显受到民间“仁义”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对民间文化中自由自在与原始生命力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85.
文学语言凭借意象建构意义世界。意象是艺术创造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融合同构的结晶 ,是艺术形象诞生的前提。李煜词中的意象蕴涵着生命意味 ,它通过文本的意象来展现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从科技文化、现代生活与设计的关系入手,发现现代生活 方式与设计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即“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出现代 设计应由对“物”的设计转向对“生活方式”的设计的看法。  相似文献   
87.
21世纪大学体育的使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 ,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在评价大学体育现状、追踪大学体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讨论了 2 1世纪大学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关注的大学体育理论体系构建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 ,大学高水平竞技体育 ,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88.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体系,需要立足我国老年人口国情,洞悉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特征和内容。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民族性、区域性、传统性、伦理性、宗教性、娱乐性等10大特征,涉及经济、家庭、婚姻、健康、教育、情趣等10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9.
中国乡镇企业崛起的多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应运而生,其产业特征并不符合标准的转轨型经济模式,它诞生之初面对的是市场交易和私产受到严格限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贫困且对现代工业技术一无所知的农民是如何创办工业企业的,需要从多重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90.
书法不是图画,不可能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力,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使之成为象征人格的生命,从而使接受者打破心理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在信息流中涌起情感浪花,获得生命活力的美感。而要唤起生命活力,必须在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注入书家主体的生命意识,使字“变调”转换为有个性的情感符号,成为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