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谢觉哉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在处理灾荒方面有诸多论述,形成了其深刻的救灾思想。谢觉哉十分关注自然因素之外的灾荒成因,在区别解放区政府救灾与国民政府救灾的本质不同的基础上,提出新社会救灾的主体是人民,救灾是与灾荒的长期斗争,救灾是一个与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在救灾工作中应把救济款的发放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抓。从谢觉哉的救灾思想中,我们既可感受到新旧社会处理灾荒问题的本质区别,还能发现其不可忽略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灾荒史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历来备受海内外学者瞩目。近代灾荒的频发,使得灾难深重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抗灾赈济局面。新世纪以来,为了深入剖析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学界除继续探讨近代灾荒的成灾诱因与过程外,开始尝试将灾荒与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考察,从而拓展灾荒史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中国在进入转折年代的关键时期暴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新生人民政权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适时制定了"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重要救灾方针,中央人民政府有计划地执行了救灾运动与节约运动相结合的政策,在政府各机关广泛开展一两米节约救灾运动,同时依托新成立的内务部成立中央机关节约救灾委员会,作为运动指导组织机构.各地政府机关、团体和军区系统积极响应,并逐步扩大到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全国一两米节约救灾及节约捐助的热潮.这一运动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救灾物资不足的缺陷,救济了大量灾民,增强了政府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危机治理能力.运动取得的一系列宝贵经验也为此后救灾防灾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脆弱性特点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脆弱性历史和现实的证据分别以饥荒和高粮价大致的粮食危机的形式表现.通过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在过去和现在普遍存在,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自然灾害、战乱冲突、国际局势动荡等原因造成粮食供给量的下降,而经济危机、粮价波动等原因又导致人们的粮食获取能力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不安全及其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初期,为救济中国农村,华洋义赈会开始在河北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早期发展中,华洋义赈会以社会团体身份,给予河北信用合作社以资金支持,创建了一套有效的合作社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保证了早期河北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平稳运行,为30年代以后合作事业在全国的大规模推广起到了经验积累与示范作用。研究河北早期合作事业的组织管理与贷款机制,对当前我国农业合作事业金融问题的解决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是我国近代工业化的发端时期,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灾荒最为频繁严重的阶段之一。通过对这个阶段的灾荒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天灾人祸时常互为因果,而且这种天灾人祸同清朝社会法律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灾荒史的研究是当今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内蒙古地区灾荒史的研究只滞留和徘徊在资料汇编或散见于有关农业发展的论著当中,系统深入的研究尚付阙如。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以来内蒙古地区生态灾荒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做前期理论梳理和思路铺垫,旨在为后续的系统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宏阔的灾荒背景并揭示其极为厚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1,27(6):114-118
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重大灾荒,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当时中央及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灾荒,其中以工代赈加大交通修建的政策,为民国时期关中交通的发展带来契机。当时全国各地的赈济款项与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关中。大批因灾而流亡的灾民也为交通修建提供廉价劳动力,交通的发展必然为关中经济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许秀文 《河北学刊》2007,27(4):114-117
南宋朱熹创建社仓,从此,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三仓齐备,构成了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三种主要类型。作为民办仓储,社仓是官办仓储的有力补充,在南宋基层社会的防灾备荒中,发挥了及时赈济、助民生存的重要作用,同时,创建社仓也从管理制度上有力地减少了渎职和舞弊现象。社仓制度的建立,促使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在南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论晚清灾荒的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灾害就其成因而论 ,一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是政治腐败与战祸频繁 ,三是御灾物质条件的不足 ;论及影响 ,则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衰退 ,二是政治腐败 ,三是社会动荡 ,四是抗外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